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餐饮30年: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6日 19:54  民网

  “模子菜”的贡献

  在餐饮发展的态势中,个体户和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已经占据了上海餐饮业大半江山。在老百姓的口碑里,比较好的有王朝、梅园村、上海人家、丰收日、唐朝、小南国、鹭鹭、来天华、张生记、沈记靓汤、席家花园等。餐饮业新贵们无帮派之包袱,市面上流行什么菜他们就推出什么。有些烹饪方法,国有企业的大牌厨师想也不敢想,他们却敢炮制出来,登堂入室。

  “正规军”们也坐不住了,以黄浦区为例,这个中心城区即使在三年困难时期和“文革”中,也顽强保持着十六帮派齐全的格局,但随着黄河路、乍浦路及后来的云南南路三条美食街的崛起,数百家个体户饭店在这个区域内的星罗棋布,形成“农村包围城市”之势,客源严重分流。短短数年内,像知味观、大三元、美味斋、闽江饭店、四川饭店、梁园致美楼、岳阳楼、逍遥楼等一批老字号相继调整或退出,不少中小规模的网点得到调整,这与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行业的政策也许有关,但更多的因素是因为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人才流动、机制落后等。

  从风味上考察,则是国有企业要坐正帮派,为传承有序而不敢越雷池一步。相反,个体户和民营企业则没有那么多的包袱,它们推出所谓的海派菜或新派本帮菜,很受新一代消费者的欢迎。实在靠不上谱的,就标榜为“模子菜”,这种派别在餐饮词典里肯定找不到注释,它没有严格流派背景,只要顾客爱吃,就叫厨师烧出来,过几天菜谱上就有。比如有一道桑拿虾,将鲜蹦活跳的草虾投在一锅烧至摄氏500度的鹅卵石上面,再泼上一碗调料,蓄足热量的鹅卵石受了汁水的冷却,蒸发出大量的热气,就把虾蒸熟了,同时调味也渗入虾肉中。这道菜上桌,气氛是相当热闹的。再比方说龙虾三吃,刺身、椒盐之外又可煮一品锅泡饭,这锅泡饭就让人感到亲切,味道鲜不算,连虾须虾壳都没有一点浪费,上海人的禀性体现得很充分。中国饮食文化中有一条原则:“食无定味,适口者珍”。那么“模子菜”的盛行,也不算大逆不道吧。

  2006年,上海旅游节有一项内容,有关部门调动了全市有声望的饭店酒家,拿出自家的看家菜,不拘帮派,不拘原料,也就是不拘“礼法”和规矩,搞了个新派上海菜的评比活动,不少扬帮菜、川帮菜都收进了新派上海菜的菜谱,而这些入选的菜点,有不少就打着“模子菜”的烙印。这也体现了上海“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襟怀和城市精神。

  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站在历史的高度回顾上海的餐饮市场发展,会发现重要的一点:告别短缺经济时代,餐饮业才有保障。公平竞争、有序竞争,餐饮业才会健康发展。而在竞争中的餐饮市场上,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消费者。

  “吃啥有啥”的餐饮市场值得长期看好

  据有关方面统计,从改革开放至今,上海餐饮市场经历了三次飞跃。第一次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其原因上面已经分析过了,1985年至1988年的3年间实现了销售额翻番。第二次为上世纪90年代,城市富裕阶层将家庭聚会和假日用餐放在社会餐馆,促使这一时期餐饮业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第三次则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餐饮服务的供应发生了较大变化,大批外资和外省市经营者争相进入上海,餐饮方式和流派推陈出新,形成了各地各国风格竞相辉映的局面。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