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餐饮30年: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6日 19:54  民网

  后来,餐饮行业为避免外宾和外地来沪人员没有粮票吃不成饭的尴尬,有限地推行议价粮政策,进饭店吃饭,如果没有粮票,一小碗白饭就多收你几分钱。

  这个时候,虽然已经到了短缺经济时期的末尾阶段,但制约餐饮行业的条条框框还远不止此,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就造成了竞争的不公平。举个典型的例子,南京东路上的沈大成是著名的老字号,以经营上海风味点心著称,它是全民所有制的,春卷、馄饨和双面黄等面点就可以用精白粉制作。而一墙之隔的一家饮食店,因为是集体所有制,同样的点心只能用标准粉――也就是上海人所说的黑面粉制作。在售价上,上海市饮食公司和物价局也有严格规定,比如标准粉做的小馄饨只能卖一角一碗,而精白粉做的小馄饨就可以卖到一角两分。其他点心依此类推。有一度,为了提高上海市民早餐的质量,有些点心店推出了鸡蛋油条,看上去又粗又白,很受市民欢迎,但很快遭到物价局的查处。

  成明方是静安区一家中等规模饭店的经理,从业30多年,他对记者回忆起那个时候的原材料供应大为感慨。“油、糖、面粉、大米、豆类都是凭计划供应的,连老碱、明矾、小苏打也要到指定供应站购买。猪肉和家禽也是凭计划供应的,我当时是采购员,跟菜场里的人混熟了,可以多采购一点猪油、鱼虾,不少饭店因为原材料供应不足,只能勉强维持到月底。煤也是有计划的,往往烧到月底就不够了,得想办法到钢铁厂弄几卡车煤渣来,捡出煤核救救急。啤酒更是紧俏商品,哪家饭店啤酒供应充足,生意就好,冷菜也卖得出去。当时家家饭店都有一两只‘坦克’(鲜啤酒冷藏罐),运输鲜啤酒的车子来了,像爷一样哄驾驶员,陪笑脸,递香烟,有时还要包点熏鱼、红肠塞过去,请他们多放一点。瓶装啤酒当然也有,但你到啤酒厂进货,几十箱啤酒有时要你排队一整天。鲜橘水也是凭计划供应的,色素很重,一喝嘴唇就红了,现在根本就没人喝。”

  民间资本打造美食街

  进入80年代,为了适应国门日益开放的形势,在为数不多的沿海大城市,国家旅游局和省一级的旅游局决定对一些有条件接待外国旅游者的社会饭店实行定点接待制,凡是挂了铜牌的饭店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接待外宾了。这些饭店的硬件条件要好,卫生状况更加重要,而且要能体现帮派特色。在软件上,主要是服务方面,至少要配备三四个会讲简单外语的服务员。挂了铜牌的涉外旅游定点饭店不仅在装修上档次明显提高,服务员的着装在行业内也率先更新,从此,白色工作服(滑稽戏《满园春色》里的典型形象)不再一统天下,服务员穿上绛红色的工作服后看上去跟空姐没什么两样。这些涉外定点饭店可以免收外国旅游者的粮票,而是堂而皇之地收取外汇券并单列账目了。

  过了不久,上海的餐饮行业形势开始大变。背景是,市场经济开始启动,在双轨制、三产、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等专有名词所构成的种种经济现象中,来上海经商的外来人员剧增。伴随着经济活动的全面提升,公关需求与日俱增,请客吃饭就成了最平常的节目,这种内在需要与餐饮企业体制改革的现实要求一起,大大刺激了餐饮业的发展。所有制的界限被突破,商品定价不再受到太大的干扰,企业间的竞争趋向公平。但很快,随着个体户的崛起,餐饮市场的平衡被打破了。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