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宪法:调高通胀目标 财政政策扩张性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1日 02:20  第一财经日报

刘宪法:调高通胀目标财政政策扩张性改革
本报摄影记者/高育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目标的政策选择难度很大,这种压力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是中国经济难以承受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下滑的痛苦;二是外部冲击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制性。就业压力要求GDP不能低于10%

  说中国经济难以承受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下滑的痛苦,主要是基于中国的就业压力。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带动城市化阶段,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尚有待于向城镇转移,增加城镇就业岗位的压力很大。这就要求中国经济要保持一定的高增长速度。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截至2006年底,中国农村共有5.31亿劳动年龄人口(即16周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其中农民工总量接近1.32亿人。据中国农业部估计,中国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1亿人左右,而中国社科院学者蔡昉估计真正剩余的农村劳动力最多为5800万人。自2003年开始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也说明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减少。

  然而还要看到,就业弹性系数也是处于下降状态。“九五”时期平均就业弹性系数为0.13 ,即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带动就业增长0.13个百分点。但到“十五”时期,平均就业弹性系数下降到0.11。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增加量,由“九五”时期的94万人,减少到“十五”时期的80万人。2003~2006年,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900万左右,2007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上升到1200万,2008年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是1000万人,其实现的难度是很大的。初步估算,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2008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不能低于10%。

  外部不可控最为复杂

  外部冲击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制性,这个因素是最为复杂的。本次通货膨胀的起因是短期供给冲击,而其持续到现在的原因则主要是来自于外部冲击。

  目前所出现的通货膨胀并不是中国所特有的,而是全球性的现象。据摩根士丹利的统计,当前世界190多个国家或地区之中,就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面临着二位数以上的严重通货膨胀压力,其中越南的通货膨胀率为25%、埃塞俄比亚为29%、委内瑞拉为30%。另据该机构统计,世界主要经济体中除了日本、加拿大、巴西等少数之外,绝大多数经济体当前的通货膨胀指标均超出其控制目标值的范围。就连一向特别重视控制通货膨胀的发达经济体,如欧盟、英国、新西兰和美国等,也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

  普遍认为,造成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共同原因是食品和能源价格的上涨,而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的根源是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又是美国经济自身出现问题所造成的,特别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这就给中国政府出了个难题——是美国得病,要不要中国吃药?

  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即使中国的通货膨胀是从外部输入的,但是,其所造成的后果必须要由中国自身来承担。这确实是目前中国宏观调控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大经济体又不能把希望完全放在外部市场上,必须要有相应的主动性策略。

  普遍理解,8%的经济增长目标是中央高层宏观调控部门所表示出的一种政策导向,即适当的放慢经济增长速度,或者说它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底线,并不是实际要调控的真实目标。据我理解,经济增长调控的真实目标应该在10%左右。这也为明年腾出了调控空间,如果今年经济增长率增幅降到8%,明年就有可能到6%。由此分析,目前经济增长速度尚在中央宏观调控部门的目标范围之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