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贾樟柯:二十四城记的历史和实验(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8日 10:36 经济观察报

  贾樟柯对这部片子的定位是实验电影,除了上述的糅合纪录与剧情的手法外,还采用了多种元素的拼贴,“有诗句,有肖像,有静物,有风景,混杂在一起,引用了大量文学、诗句,你既可以聆听,也可以阅读,这种实验实际上延续了二三十年代前苏联电影一些技巧,包括蒙太奇学派的很多方法,还有戈达尔的实验”。很显然,《二十四城记》所做的不只是 《世界》中加入flash、《三峡好人》接入超现实画面那么简单,可以说这是一部心态放松之作,也可以说是一部雄心之作。

  当很多人还在念念不忘 《小武》、《站台》,津津乐道于它们所确立的长镜头加非职业演员的新现实主义风格时,贾樟柯又走出了一大步,《二十四城记》中不会有太多长镜头,而且首度采用明星演出,“明星的表演跟她们以前在别的电影里的表现肯定是不一样的,但很难说是生活化的,还是会有比较表演的感觉”。

  贾樟柯说《二十四城记》是“对记忆的敬畏,记忆深不可测,我们很无知,每个个人的记忆是局限的,但面对一个一个个人时,它非常开阔,深不可测”。拍完后他有了一种新的历史观,“民族的历史不应该是抽象的东西写成的,拍完后觉得虚构也是一部分。我们谈到三国演义,它早就变成了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历史不单是考据学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历史不等于真实,它是我们要面对的过去,所有的虚构、传闻、传说,也都是历史,所以我们需要语言、童话、神话、史诗。这可能是一种比较虚无的历史观,会被历史学家批判”。

  访谈

  EO:“二十四城”是楼盘的名字,你直接用作电影名,这么不避嫌。

  贾樟柯:确实又有好多人误解,说贾樟柯拍完《无用》拍《二十四城》,拍完服装拍楼盘,有这种误解我也挺高兴的。我就是想,现在满眼都是经济,经济生活变成国民的惟一生活,为什么弥漫在中国这么强的钱的气息,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电影会很感性地用故事来解答这个问题。片子中当代厂花赵涛,爸爸妈妈都是厂里工人,她不想当工人,生存方法就是每两个星期飞一次香港,给人带货,名牌包啊皮带啊,是消费时代的一个形象。她跟家庭很疏远,自己住在外面,但她有一次忘带钥匙,于是去她母亲的工厂看她母亲。这是她第一次到工厂,她看到母亲在劳动,她从来不知道作为工人的母亲是什么样子,几百个人在车间里,分不清谁是谁。当她艰难地从这些面孔中认出自己母亲时,就跟母亲有种和解。她最大愿望就是给父母买套房子。

  拍完我很开心做了一件事,就是解释了为什么今天的中国人这么拼命挣钱,它是对过去长时间的集体生活、很有限的物质生活,反过来的一个加倍的补偿。改革三十年还给了个人很多权利,很多自由,这是很大进步。

  EO:这是你第一次起用明星演员,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贾樟柯:我这次用明星,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她们跟其他工人一样,有口述,口述是需要很强的台词能力的。

  另一方面,我觉得把这些璀璨的演员跟那些普通的工人糅合在一起,结构产生的含义才有趣,剧情和纪录的融合感才强。观众一看这是吕丽萍啊,都能认出来。如果还像以前那样找一些非职业演员演,又变成了总体的纪录片,因为你分不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