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贾樟柯:二十四城记的历史和实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8日 10:36  经济观察报

  离14日动身去戛纳还有两天,虽是周末,贾樟柯工作室里一片繁忙。中午贾樟柯没有去吃午饭,他说吃饭会让人犯困。他的《二十四城记》作为惟一的华语片入围戛纳竞赛单元,与著名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史蒂芬·索德伯格一同角逐金棕榈。自《小武》以来,他的每部片子都能得到三大电影节的关注。

  贾樟柯是那种少见的对自己作品有着极强阐释能力的创作者,当他谈论自己的作品时,常常像一名社会观察家那样侃侃而谈。这一次,他的题材是国营老厂拆迁,《二十四城记》,让人想到《二十四史》和《史记》,贾樟柯的设想是,将那些细小而珍贵的个人记忆,最终汇成工人的群像及工厂的断代史。

  《二十四城记》是一部关于420厂的记忆。1957年为避朝鲜战争,420厂从沈阳迁至成都。这家造飞机的工厂,属于国家直管的军工厂,最多时有三万工人、十万家属。工人无论来自天南海北,不管是从上海分配过来的,还是成都本地的,到了420,就得讲厂话,即东北话,形成了一种很独特又很封闭的工厂文化。420厂地处成都市二环边上,占地四十亩,以前叫东郊,现在则是非常中心的地带,2008年工厂再度搬迁,原来的厂区被房地产公司买下,新开发的楼盘取名“二十四城”。

  “在中国有很多这样的企业,它们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从五十年代到现在,半个世纪,有非常珍贵的工业的记忆,但真的拍一部电影去面对这个记忆,实在太少了,好像无人问津一样。”

  为了打捞这些记忆,去年贾樟柯曾多次到420厂采访工人,加上剧组采集的其他讲述素材,整理出来的采访笔记长达40万字。贾樟柯还邀请了成都女诗人翟永明共同编剧,以弥补他对成都生活经验的缺乏。有了如此充足而细致的准备工作,《二十四城记》不必再像《三峡好人》那样只能以外来人的视角旁观当地人的生活变迁——这一点无疑是《三峡好人》的最大遗憾。

  电影中的讲述者共有八人,包括五个真实人物和三个虚构人物。剧情片的纪录化,纪录片的剧情化,是贾樟柯一贯的手法。而将纪录与剧情糅合到一起,对他来说是全新的尝试。

  纪录部分包括五位工人的口述,“电影开始一个老工人就讲,他这几十年没有休息过,从东北转移到成都的第二天就上班,过年是开门红,五月是大战红五月,七八月是战高温夺高产,九、十月是向国庆献礼,到元旦又开门红,一年四季就是这样子”。除此外,还有工厂拆迁的渐进过程,是如何一天天从工厂变成楼盘的。

  剧情部分则是由吕丽萍、陈冲、赵涛分别饰演的三代厂花的故事,“从美学上,这样大的机器生产,跟女性身体的柔软、纤细形成很大的反差”。这部分虽属虚构,但人物、事迹皆有真实出处,剧本创作方法完全是传统的“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将采访到的一二十位女性的故事,加以提炼,塑造出一个人物来。吕丽萍演的第一代厂花的故事,在420是家喻户晓的真实往事,当年从东北南下迁移,走的是水路,船到奉节码头后,她的孩子不见了,但船必须得走,因为这是一个军事行动。这个故事的当事人还在世,但贾樟柯没有去找她,“对女性来说,这是很痛苦的记忆,觉得没有必要因为一个电影而再去揭她的伤疤”。

  纪录部分与剧情部分,各自的时长大概是一半对一半,真实与虚构,彼此交叉融合,来回穿插。更有意味的是,贾樟柯为三位厂花也安排了口述内容,她们的口述与五位普通工人的真实口述相互映照,进一步模糊了纪录与剧情之间的界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网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