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东大打“桥牌” 开叫“融入大上海”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02:50 第一财经日报
比起崇明人,江苏启东人似乎更加迫切地期待隧桥工程与崇启大桥的开通。在启东众多的宣传画册上,除了标记着启东与上海的地理位置,两者数十公里的距离都被压缩在一座大桥上,透过大桥的栏杆便可以看到浦东陆家嘴的盛况。 “崇启大桥是启东人的百年期盼,开通后,我们就不再是接轨上海,而是融入上海。”启东市发改委、崇启大桥筹建办公室总工程师李洪斌这样说。今年60岁的李洪斌,正是建造这座大桥的发起人。启东与浦东直线距离仅53公里,但时至今日,两地的交通仍颇为不便,大部分人还是坐大巴摆渡过江,约需三个半小时。 2010年有望开工 “1996年前,从启东坐船需要七八个小时才能到达上海吴淞码头。”李洪斌回忆道,这还是天气好的情况。为了拉近启东与上海的距离,1999年,启东还开设了直升机场,半小时就可抵达上海,不过由于往返机场费时不少,价格也颇高,所以乘客寥寥,最终停办。 启东人深知,地处三面环水的“角落”,如果没有高速公路带动,没有大桥衔接,启东很可能会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死角。 2001年3月31日,李洪斌和启东几位主要领导到南京向江苏省主要领导人汇报,得到了支持。启东人主张建桥的理由有四:一是,崇启大桥通过隧桥工程,最终让宁启高速与沪宁高速形成环形闭合,这是道路规划的最佳设计;二是,即将开建的苏通大桥与崇启大桥相距70多公里,比起夹在二者之间的崇海大桥更合理,避免资源浪费和过度竞争;三是,启东通桥后到上海市区才80公里,这使得启东可以迅速融入到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四是,启东可以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形成某种梯度或者配套产业。 2001年4月3日,南通市政府向江苏省政府提交书面报告,理由同上,要求省政府将沪崇苏大通道省际接口设置在崇明与启东之间。也就在当天,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韩正率领12人代表团,赴南京与梁保华率领的13人代表团在金陵饭店就江苏与上海四条边界公路接口问题进行协商。会谈中,江苏代表团提出将沪崇苏大通道接口放在启东与崇明之间,上海市代表团表示同意。 李洪斌告诉记者:“当时上海代表团准备的材料里并不是这一方案。幸运的是,我们的意见得到了采纳,这才有了崇启大桥。”不过,当时并没有签订正式的协议,直到2003年10月15日,《关于江苏省与上海市共同同步简称崇启大桥的协议》才得以面世。这时,崇启大桥的构想才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不久后,江苏方面将工程的项目建议书提交国家发改委,并于2006年11月8日获批立项。其后,再准备工程可行性报告,其中大桥开工前的最后一个基础性资料“建设用地预审”更在日前获国土资源部通过。 李洪斌介绍说,预计工程可行性报告在不久后就可以获得批准,最后的程序就是向交通部提交“开工报告”,报告获批预计需要数月,也就是说,这座双向六车道的连续钢构桥今年就可以开工。李洪斌说:“我们希望争取在2010年前与隧桥工程同步完工。” 为“大桥经济”铺垫 在启东市发改委副主任陈飞看来,崇启大桥的建成,首先是缩短了启东与上海的时空距离,“在启东人看来,启东就是北上海,就是上海的北郊区,同城效应、洼地效应、区位效应都会因为大桥的开通得以实现。”当然,一些启东人也承认,大桥有利有弊,“比如消费外流效应,房价也会随之飙升,启东部分企业可能会选择将总部迁往上海。但总的说来,利大于弊。” 启东市委副秘书长、招商局长潘炜华对于即将开启的“大桥经济”很是欣慰,启东与上海的联动已经初现端倪。上海外高桥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在启东产业园建立“园中园”,今年1月28日奠基,“这是外高桥集团30年来第一次跨到上海之外的地方建园区。” 目前,启东已经开始大打“桥牌”,为3年后的大桥通车做好铺垫。潘炜华不无得意地说:“5月8日,我们会和上海数家单位举办一个‘桥港连通江海,启东融入上海’的研讨洽谈会,争取有更多与上海合作的项目。” (启东市委宣传部陆欣对本文亦有贡献) 田享华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