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政策到位 物价何以居高不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 08:55 保监会网站

  今年以来,中国的零售物价仍持续着去年的上升态势。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准同比上涨8.7%。其中,城市上涨8.5%,农村上涨9.2%;食品价格上涨23.3%;消费品价格上涨10.9%,服务专案价格上涨2.0%。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准比1月份又上涨2.6%。专家认为,短期内农产品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但不会引发全面通货膨胀。应对措施重在增加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以及建立保障系统缓解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者的压力。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被列为今年解决民生的第一要务。新任国务委员马凯曾谈到,虽然经济部门把当前价格上涨定性为结构性上涨,并不是说可以忽视价格上涨的压力。相反,要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价格上涨的压力是增大的,尤其是随着市场化的进程和经济发展,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价格以及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也是趋升的。另外,环境损害成本过去都不计入价格,现在也要逐步计入成本,所以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压力也非常大。还有,在中国加入WTO多年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越加显着。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产品贸易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贸易额年均增长9.2%,从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的61亿美元,到去年达781亿美元,翻了十几倍。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上涨7%以上,金属和农产品价格上涨30-40%。国内居民消费价格的持续上涨,也有国际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明显推动。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与会者认为,当前部分农产品涨价能量已然基本释放,随着补栏生猪投放市场,猪肉价格将回归常态。不过,农产品生产成本仍在上升,流动性过剩依然存在,国际农产品价格继续攀升,国内农产品价格近期将继续高位运行,但不会引发全面通货膨胀。对于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只要从宏观经济的全局考虑货币政策,农产品价格上涨不会引发全面的通货膨胀。应对政策应重在保障农民从中获益。问题在于,政府采取了诸多宏观调控措施,加大对农副产品的投资和支持力度,如今包括中国北方广袤地区已经进入春暖花开季节,大量应时的新鲜蔬菜、水产、肉禽和其他农产品纷纷上市,何以不见市场价格的明显回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说,当前中国经济总的供求关系是供大于求,这个格局在消费品市场没有改变。既然宏观政策到位,市场物资丰富,那么,价格持续上涨的深层原因何在?据有关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3月22日,全国食用油价格小幅下降;九成五以上地市食用油价格持平。肉蛋奶价格平稳。成品粮价格整体平稳,部分地区个别蔬菜品种价格波动较大。而民众在实际生活中,依然感受到价格或明或暗的上涨压力。因为往年,这类商品的价格早已明显回落,更何况现在已经是春节过后一个半月了。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物价问题应该主要由供求关系自行调节,政府的确不能过多干预。然而,在千方百计增加市场供应,并非商品短缺匮乏的情势下,物价仍居高不下,就应该检查政府的工作方向和力度是否完整有效了。作为商业经营,谋求最大利益系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商家平时推出各种千奇百怪的行销策略和宣传广告手段,无不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在此时社会一片涨价声中,趁势推波助澜、顺风使舵捞取额外的好处在所难免。故而温家宝总理强调,要依法实施价格干预,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既要抓好粮油肉菜等生活必需品的货源组织和市场调度。也要加强市场监管,依法实施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的临时价格干预。前一阶段,政府加强了对同行业企业联手暗箱涨价的查处力度,正是其中的有力措施之一。尤其重要的是,对于各地工商部门,如何加强日常的监管,把握市场动态,打击哄抬物价、乱涨价和变相涨价等,这既是一项艰苦细致的业务,又是直接服务于老百姓的实际工作,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大考验,而且是能否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承诺将CPI的调控目标设定在4.8%左右、保障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41]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