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报告预测今年GDP预计增长10.8% CPI涨幅6.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10:38 东方早报

  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物价上涨压力不容忽视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在短期内,总需求决定经济增长。当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等因素引致实际经济增长高于潜在经济增长水平时,一国经济要想在一个新的水平上达到均衡,必然会引起该国的物价上涨。

  确实,我国的案例也说明了这一点。近年来我国GDP持续以两位数高速增长,这反映了支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及净出口)的快速增长,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如低利率)又大幅增加了经济中的货币需求,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使得社会总需求不断上升,这一变化必然会反映到当前我国物价上涨或通胀压力上来。2007年以来,CPI的快速上涨就是对物价上涨的一种反映。

  例如,今年2月份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8.7%,月环比上涨了2.6%。这一数据与此前公布的2月份工业出厂价格指数(PPI)为6.6%一起,再度向我们揭示了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物价上涨趋势仍在延续,通胀压力仍在进一步增强。

  从影响2月份CPI上涨的因素来看,CPI上涨仍然是由食品类价格快速上涨带动的。数据显示,2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了23.3%。其中,猪肉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了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春节等多重因素对食品价格快速上涨也有影响,

  确实,在CPI快速上涨的同时,我们观察到,核心CPI指标(非食品价格)的变化却较为平稳,去年11月份上涨1.4%,今年1月份上涨1.5%。由此,许多研究者就将目前我国的通胀压力定义为“结构性通胀压力”。

  但是,如果再来观察一下PPI的数据变化发现,PPI也与CPI一样呈快速上涨之势。去年11月份和12月份PPI分别为4.6%和5.4%,今年1月份和2月份分别为6.1%和6.6%。在PPI构成中,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表现平稳,但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趋势加快。其中,去年11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为4.8%,今年1月份和2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分别为6.5%和7.2%。再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趋势分析,由成本推动的通胀压力正在逐步扩大。

  从目前来看,物价上涨还主要集中在资源性、原材料和农副产品方面,大量的工业品价格还未出现上涨,物价上涨的结构性特征仍较为明显,也就是说,结构性通胀压力特征较为显著。

  但是,如果目前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影响一旦渗透到下游产品的价格上涨上,将会改变我们对目前我国面临的物价上涨趋势的基本判断,全面通胀压力将可能会出现。当然,这只是一种预期。

  鉴于目前物价上涨或通胀压力情况,政府将两个“防止”,尤其是将“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确实是有预见性的明智选择。由此,预期今年宏观调控的力度将比往年更大。

  但现在,人们普遍担忧的问题是,目前我国内外经济环境面临了美国经济可能放缓及我国刚刚遭遇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因素影响,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是否应当适度调整,紧缩性调控是否会过度而导致我国经济面临新一轮紧缩。

  对此,笔者认为,对付物价上涨压力的有效方法是实施一种可预期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即通过适度提高利率水平等政策工具来降低货币需求,并可能会降低投资需求,以此来消除经济过快增长引起物价上涨的压力。因而,坚持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当前我们必须坚持的一项宏观调控政策。

  但同时,我们仍可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即通过适度调整或改善政府支出结构,如多渠道解决民生问题,以此来避免因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能会影响经济增长放缓或导致我国经济陷入紧缩的过大波动。

  因此,我们在当前只有坚持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性的财政政策,才能实现今年确定的“两个防止”的宏观调控任务,才能保持我国经济增长“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目标。

  来源:上海证券报

  相关新闻:

  报告预测今年GDP预计增长10.8% CPI涨幅6.2%

  清华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昨日联合发布“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的报告预计,2008年,我国GDP增长将达10.8%,CPI上涨幅度将为6.2%。二者双双呈现增速按季度放缓的趋势。

  这份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与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报告认为,今年,我国经济增长依然保持良好态势,出口增幅将有所回落,由去年的25.7%下降至21.1%,进口增幅将由去年的20.85%升至27.07%;固定投资总额增速将为21.37%,剔除物价因素后下降明显;广义货币供应量(M2)将同比增长17.32%,增速稳定。

  不少与会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保持良好,但今年的外部不确定性值得注意,尤其是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我国出口下滑的趋势较为明显。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经济所研究员王小广认为,今年出口增长有可能降至10%至15%。一旦如此,为实现经济增长,有可能出现国内投资增速反弹。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今年1季度,CPI增幅将达到峰值,随后按每季度下降0.5%的态势缓慢回落。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目前的CPI涨幅过高主要是翘尾因素导致,今年涨价因素较去年有所减少,完成4.8%的CPI调控目标很有希望。王小广也认为,通胀高低取决于国家的潜在供应能力,未来两年,我国CPI将降至很低的水平。

  来源:中国证券报

  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之间存在着复杂关系

  在我国经济高增长的同时,出现了物价上涨的明显压力问题。这一问题在2007年变得更加显著,也促使了笔者试图从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分析,来梳理为什么当前我国经济会面临通胀压力。

  第一,隐性通胀压力再次显性化。从数据上考察,1998年-2002年间的GDP增长率基本在7%-9%,不算特别高,也绝不低,但CPI却保持在1%以下,其中竟然有3年是负值。尽管1%以下的物价上涨率与7%-9%的经济增长率相对应,但隐性通胀压力早已存在。在2003年后,我国GDP增长率连续5年达到两位数,且逐年上升,导致隐性通胀显性化动能越来越大。

  事实上,从对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关系考察,凡是两者极不对应的时期往往随后就会出现剧烈的物价上涨现象。1990年-1992年,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4.2%、9.1%和14.1%,同期物价上涨率分别是2.1%、2.9%、5.4%,可见两者差距逐步拉大。最终,出现了1994年-1995年间的剧烈通胀压力(达到21.2%)。2000年以后,物价负增长已经潜伏了隐性通胀压力,最终会转化到显性通胀压力。这只是时间问题。

  同样,经济高速增长直接带来了需求的大幅度上升,并引起了以原材料为龙头的成本上涨对物价的推动。仔细观察,原材料价格上涨与通胀压力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如果经济增长率上升过快,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动能就更大。

  尽管有时物价上涨(如2005年和2006年时的CPI)也无法同步体现出来,其实本轮原材料价格上涨自2003年下半年已进入上升阶段,同期GDP增长率也越走越高。但是,最终经济增长、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物价上涨之间本质联系会体现出来。2007年物价水平突然上涨,实际上是早已潜伏的隐性通胀压力显性化的结果而已。

  第二,供求关系必然反映到价格上面。与前几轮的通货膨胀不同,尽管2003年后我国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并没有严重失衡,如大多数市场最终产品——工业消费品的供求总体上仍然是供大于求。但是,基础产品的供求矛盾早已存在。例如,我国基本建设投资快速膨胀,尽管基本建设投资中的公共品需求所导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并不会立刻传递到公共品的消费价格上(如公路收费),也就不会马上反映到物价水平上。

  不过,经济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投资成本上升必然最终要反映到商品价格上,区别仅仅是传递时间或者传递渠道变化的不同而已。或者说,本轮物价上涨中大量公共品投资膨胀能量一旦且最终会被释放出来,就必然会导致物价上涨。

  另外,成本是现实的支出,最终还是要释放的。例如,基础产品价格上涨实际上又是供求关系和成本的双重推动。虽然宏观调控措施控制了供求关系,但无法减少原有的投资成本,市场价格仍然需要释放。或者说,初级产品价格与最终消费品价格涨幅的巨大落差最终会反映出来。同样道理,所谓的“结构性通胀压力”解释也不能消除物价上涨的成本问题。因此,物价上涨的压力始终存在。

  第三,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之间存在本质联系。从全球经济发展来看,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的本质联系是十分明显的。尽管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水平与前四次经济增长周期中年均GDP增长率约为4.4%相差不多,但JOC(工业原材料价格成份指数,包括4个主要组成部分——纺织品、金属、石化产品,以及一个混合类别,不包括农产品和贵金属)的涨幅是前4次的2倍。例如,目前国际油价突破了100美元大关,黄金价格也攻破了900美元/盎司。实际上,这是对美国等发达国家长达10多年经济与物价关系之间偏离的矫枉过正。

  从我国经济发展来看,体制最终难以束缚市场,物价上涨与经济增长的本质联系难以改变。本轮物价上涨的环境与以往几次已有很大不同,包括经济主体的市场地位、市场环境、开放条件等。因此,在新的市场背景下,目前控制供求总量或许可以暂时抑制物价水平,但市场能量最终是难以束缚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压抑的时间越长,最终释放的能量就会越大。因此,表面上的结构型通胀压力最终还是要反映到物价水平上面。

  因此,我们不能出于善良的愿望,希望有无通胀压力的经济高增长,而是更要注重如何保持经济的适度与可持续增长。

  来源:上海证券报

  更多精彩资讯尽请关注东方早报网-《财经》频道

  编辑:倪鹏翔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