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阿里巴巴执行副总裁曾鸣聊新书《龙行天下》(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1:28 新浪财经

  主持人:还有其他具体在战略上他们的思路跟以前不一样的地方?

  曾鸣:第一,比如说比较积极主动地从全球范围内去思考问题,换句话说我们是中国企业,但是我们需要在全球整合资源,这个主动的意识比较明确,其实在长江商学院我们也反复宣传的一个理念,就是中国的企业不应该仅仅用中国的力量参与全球的竞争,而应该在全球整合资源。所以,你会看到中国企业可能去美国招了一个非常优秀的首席科学家,去德国购买了一个小型的但是有自己知识产权,而且有很好的品牌跟网络的企业。然后比如在纽约或者是伦敦上市。所以,它的运作平台已经越来越国际化,虽然它是从中国走出来的世界级的企业。所以,全球视野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既是一种必要,也是一种主动地去把控的一个新的要求,这一点也是变化比较明显的。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这么多都比较概念化,比较抽象。您的书中也举了很多具体的例子,能不能给我们讲几个案例?

  曾鸣:比如我就讲成本意识,包括讲研发,举几个大家可能觉得特别好笑的例子。有一个美国饮料企业,在中国开了厂,他们的生产线有一个小小的质量问题,比如一个纸箱可能里面装10我罐饮料,但有时会有空箱。如果100箱都发到零售企业,就会出现问题,因为可能有一到两个空箱,就会出现纠纷。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美国企业以高科技为主,从美国请了几个专家过来,做了一个仔细的研究,先是安了一个X光设备,在流水线边上,扫描看哪个箱子是空的,发现是空箱子之后再搞了一个机械手,把这个空箱子拿下来,这样就能保证百分之百地送给零售商的箱子都是满的。听起来是一个很自然的美国企业的解决方法。

  中国企业怎么做呢?老板对车间主任说这是一个问题,你必须给我解决,反正怎么解决你自己去想。最后他们怎么解决的呢?他们装了一个特大功率的风扇,对着流水线吹,只要是空箱子过去就把这个箱子给吹掉了。

  你可以想想看这种成本上的差别。其实有这种意识,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它,是有很大很大创新的空间的。

  主持人:曾老师讲的这个案例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我也给你讲一个。当初美国人和俄国人上太空的时候都发现在无重力的情况下笔写字不太好写,因为水笔也好,都需要重力把水吸下来写。后来美国人花了100万美金研制出来在无重力情况下也可以写字的圆珠笔,俄国人直接用铅笔就代替了。跟你刚才讲的故事很类似。

  曾鸣:对。

  主持人:说明中国人在这方面也有他自己的聪明、道路用低成本的方式解决这些难题。

  曾鸣:我认为不是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两类型的企业生存环境不一样。美国企业要求的就是在它的那个环境下不断创新,不断用好的替代现在相对来说可能是比如说性能不是那么好,但中国的企业竞争的环境是极为残酷的。我们首先是在自己的家里就要面对跨国公司强大的竞争,然后本身中国企业之间竞争就很激烈。像中国目前的消费能力一定是对性价比有极高的要求的。所以,成本控制是中国企业基因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它必然从这个方向发展出它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在未来全球一个相对优势在于,我们所谓讲的金砖四国、新兴市场,其实中下消费能力的人群量是很大很大的,他们对性价比的要求是很高很高的。所以,中国企业如果能够把自己的优势在全球范围进一步扩大,可以获得更大的规模优势,反过来又能逐渐累计资源跟能力最后对中高端市场形成新一轮的冲击。这是管理学上讲的比较多的是路径依赖的概念,过去的经验积累会决定你未来的发展路径,但是这个发展路径又可以逐渐提升自己。

  主持人:刚才你提出了一个概念叫“金砖四国”,让我想起资本因素的概念,对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好,创新也好,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资金因素。您研究的案例当中有没有涉及到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力量来使自身发展壮大的案例?

  曾鸣:非常多。比如中集,是中国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而且特别善于用国际资本市场,95年就完成了产业的大整合,中间就是利用了国外银行跟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我们看最近的例子,最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基本上除了前期的这些互联网企业之外,现在基本上都是高科技的企业,像中星微、中海巨力等等都是在高科技领域里面有重要的突破,造成整个行业的重新洗盘,他们在纳斯达克上市,利用资本,利用融来的钱再进行大规模的规模扩张和技术的重新投入,这种良性循环越来越明显。这是用全球资源进行全球竞争。

  主持人:您说的这是良性的竞争,同时资本的力量还反映在另外一方面,在你进入到良性竞争的轨道之前,在你还在进行产业竞争的时候,国外就会有一些所谓的门口野蛮人通过资本的力量对你进行收购,这样的整合您觉得中国企业的出路在哪里?尤其是那些优势并不明显、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在面临劳动力成本压力的时候有哪些出路?

  曾鸣: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本市场的力量是中立的,只是一个工具,看你怎么利用。最重要还是看企业的竞争力,就是你自己到底力量有多大。比如像联想收购IBM PC,如果从资本市场的力量来讲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由于联想在PC领域里面就是比IBM有全球竞争力优势,所以由联想来完成这个收购,进一步去驱动它的全球整合是更有意义。

  类似于这样的案例,包括最近虽然有点遗憾,像华为收购3Com的案例,其实也是类似的逻辑,并购的资本市场其实都是看谁最后能够有话语权,他就会支持谁。

  主持人:所以你觉得其实资本是一个层面,最重要的还是企业自身基本面的问题。

  曾鸣:对。

  主持人:我们再看一个具体的问题,您这本书里讲到《龙行天下》,可能很多是正面的,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大家都会对目前全球范围内还有一个比较主流的声音就是对中国制造有一定的信用危机。在您的研究当中,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待的?

  曾鸣:对中国制造的信用危机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真的存在,包括中国制造本身的一些问题,以及它发展过程中,我刚才讲到企业优胜劣汰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它还有一个由于中国企业快速崛起对全球经济格局包括企业格局产生重大的冲击,各个国家从经济、政治到社会怎么去理解中国的崛起,怎么相应地去互相适应,然后和谐的国际化的发展,这一块现在的国际社会远远没有做好这种准备。所以,实际上中国制造信用危机的背后是中国制造的威胁论。大家多觉得被中国企业逼得都快喘不过气来,能够找到出口气的地方,所有的人都一拥而上,这是背后最根本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中国政府,怎么样在国际范围内去引导舆论也好,或者创造一个更加友善的生存环境,还是一个蛮大的挑战。

  主持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当它面临这种信用危机的时候,应该采取哪些策略消除这些危机?针对一个企业自身来讲。

  曾鸣:说句实话针对企业自身来说能够做的是相对比较有限的,因为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问题,而且很大程度上受政府跟社会情绪的影响,更多是需要大家集体的努力。比如像两年前西班牙烧鞋事件,一个单独的比如温州的制鞋企业是很难做什么事情,但是可能集体大家一起努力,就能做更多的事情。其实因为我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美国的冲击当时就有很直观的感受,包括抗击日货在美国非常流行。需要时间,需要集体的努力。

  主持人:您刚才也说了集体的努力很重要,里面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政府发挥的作用。除了企业的努力,除了业界的努力之外,可能政府的姿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您这本书研究了8年,从前到后您看到了政府姿态的变化有哪些?

  曾鸣:是指国内还是国际?

  主持人:国内,也包括国际,先听听国内。

  曾鸣:跟着中国企业一起成长,其实中国政府跟中国企业之间也是有一个良性的互动,某种意义上我们国家的产业政策也好,跟国际的谈判新的游戏规则也好,也变得更加灵活、主动,而且比较能够影响世界经济的某些环节让它朝着更有利的方向去做。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想强调一点,我们所面临的是世界经济格局本质上的变化,说白了原来可能是美国、欧洲跟日本,接下来有可能是比如中国、印度、欧洲、美国四元化的格局,这种格局对各个国家来说可能都需要重新适应,这种大的适应需要政治智慧,这是一个大的转变,不是政策怎么修修补补。像汇率、政策等非常难,是因为是一揽子的问题,不容易找到一个简单的突破口。

  主持人:但是政府好象有一个主流的声音,有意在引导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过程,包括今年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也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概念?

  曾鸣:这肯定是一个方向,为什么这本书我讲到未来制造十年的格局,实际上真正意义上中国的创造需要20年。前十年更多利用技术的突破、成本创新等等这种东西,有了这些积累之后加上中国内部比如教育体系大的突破、知识产权的保护。因为这其实是双向的,对中国新的创新型企业来说,你不保护它的知识产权,它也没办法创新。

  当这些环境越来越成熟的时候,可能在第二个阶段,中国制造到创造会有一个更大的飞跃。现在相对来说是比较孤立的一个事件,所以方向是对的,从国家角度有这样的前瞻性,有更多政策出台,对大家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可能对于企业来说,目前相对更现实的选择还是利用技术的持续创新跟突破。

  主持人:我注意到您这本书主要讲到中国的制造业,当时为什么要聚焦到制造业上,除了制造业中国还有其它产业,这些产业你怎么看待它走出去的过程?

  曾鸣:因为这本书当时的核心定位是想讲在全球竞争中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实际上全球化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制造,而且中国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部分,所以这本书主要是讲这一块。而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其实有三块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创新空间非常大,一个是中国制造的突破。第二,所谓的服务经济的飞跃。无论是阿里巴巴、分众这些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包括现在所有的连锁店,大家都这么热衷连锁店的上市,还有消费品,包括蒙牛、汇源上市,这是属于国内消费行业突破形成很多新的创新。第三,从新浪开始到后来所有的互联网,到未来3G无线互联这一块,其实这一块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而且中国今年应该互联网人口就会超过美国,宽带的渗透率也很高。所以,中国经济的动力某种意义上是三个马达,这个意义上是很健康的,从根上来说我是非常乐观的。

  主持人:另外那两块马达,你觉得未来对中国经济在全球地位的应享有没有可能超过中国制造这一块?

  曾鸣:有,但可能不会那么全面和快速。比如我一直坚信,在无线的领域里面,中国一定是未来市场的主导者,不仅仅因为我们用户数最多,而且因为我们在这边进行的很多创新,美国、欧洲想都没想过。所以,这一块我们会迅速成为世界的领跑者,但是领跑之后,我们的模式能不能用到欧洲、用到美国、用到其它发达国家,这都是挑战。这些领域中国出现非常有竞争力的世界领导性的企业我是非常有信心,但是他们的优势怎么走向全球化的路,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课题,而且我相信可能战略也会很不一样,跟中国制造的国际化的路径也会很不一样。

  主持人:您觉得在这些其它的领域,国际市场的变化是否会对中国市场有更大的影响呢?就是这种联动性是否会比制造行业的领域更强?

  曾鸣:要小一些,制造领域基本上是全球整合非常非常紧密了。上次是哪一个人讲的,我不太记得,东莞那个地方如果塞车半个小时,全球电脑产业链基本上就瘫痪掉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