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牙防组监管链集体推卸责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3日 23:24 北京商报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牙防组事件不断被曝光:违规认证、违规获利、违规财务运作……在公众的关注下,一个在“不官不民”的身份状态中生存了近20年,进行十几年“权威认证”的组织,终于“寿终正寝”了。 牙防组虽被撤销,但余波未平。人们在追问:像牙防组这样的“怪胎”,为何能逃脱层层监管?那些在实施“权威认证”的机构,到底还有多少未被清理? 卫生部|内部机构调整监管难免有漏洞 曾经在牙膏广告中频频露脸的全国牙防组,市场号召力非同一般。在不少消费者心中,这一冠有“全国牙防组(认证)”的产品意味着安全、可靠、有效,买得踏实,用着放心。但是当牙防组的认证活动被宣布违规,并被叫停后,在社会上却引起了震动。 牙防组究竟是个什么性质的组织?卫生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卫生部1988年批准成立了牙防组,成立时是非法人组织,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为卫生行政机关提供在口腔保健方面技术的咨询和指导。 记者调查了解到,牙防组本来是一个没有编制、没有经费、没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家咨询机构,然而在实际运作中,顶着“国字号”头衔,牙防组十几年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准政府”机构。 1992年牙防组专门成立“口腔保健用品专家评审委员会”,开始对口腔保健用品的“口腔健康促进功效”进行检测和认证。先后为佳洁士、两面针等9种口腔保健用品做过“认证”,并收取企业几万元至数百万元不等的费用,相关企业据此在其产品包装或广告中使用“经全国牙防组认证”的字样。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10余年,牙防组涉及的违规认证问题开始“浮出水面”。2005年,一位叫李刚的律师以“对多种口腔保健品进行违法认证”为由状告牙防组,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006年3月,牙防组回应承认自己不具备法定权威性。同年11月,国家认监委和卫生部共同叫停牙防组的认证活动。2007年4月,卫生部通报撤销牙防组,并称正在调查牙防组违规认证及其经济问题。 已曝光的《关于全国牙防组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显示,2003年国家认证认可条例颁布后,牙防组并没有按要求办理认证许可就收取认证费。从2002年到2005年,牙防组违规认证收入共计218.5万元。报告还指出,从1997年到2006年牙防组累计收入2769.76万元。 为此,记者多次联系卫生部有关负责人,希望了解卫生部对牙防组监管方面的情况,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卫生部有关人士只表示,此报告系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审计处所做,目前对全国牙防组的经济问题仍在进一步调查、核实,将依法处理。 据卫生部工作人员透露,牙防组成立时,其业务主管部门是防疫司。上世纪90年代后期,防疫司后被调整为法律监督司和疾病控制司。多年来由于内部机构调整、人员变动,再加上牙防组又不是内设机构,卫生部对其运行的监管难免存在漏洞。
认监委|牙防组很特殊我们不方便管 “牙防组是个历史问题,特别复杂。”国家认监委有关人士不断向记者强调“历史”二字。据介绍,中国认证行业以前确实有些混乱。当时的认证认可主要是由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自行推动,形式和做法不尽一致,政出多门、制度不统一,一度呈现“九龙治水”的局面。 2001年8月国家认监委成立后,国务院制定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统一的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制度。显然,国家认监委负有强化对全国认证认可工作的监督,认真整顿和规范认证市场的职责。 对于牙防组的“认证”,认监委态度明确:“必须是经过批准的法人单位,还要有相关的认证标准,才能进行认证。牙防组不是法人单位,也没有相关的口腔保健用品认证标准,它不具备这些要素,是违规认证。” 那么,对于违规认证10余年的全国牙防组,认监委该负有怎样的监管职责呢?这位人士坦言:“卫生部当初成立牙防组,出了问题,属于内部的事。这是‘关门打自己的孩子’,怎么打是人家的事。如果其中有贪污和违规也是监察部门的事。牙防组很特殊,我们不方便管。” 2005年7月,国家认监委与卫生部就共同推行统一的口腔保健用品认证制度进行了多次协调,联合成立了专门工作组,邀请有关口腔保健专家、学者起草制定口腔保健用品认证基本规范和认证规则。直到2007年4月,卫生部发布公告,决定撤销全国牙防组。 据透露,目前,卫生部与认监委等共同制定的口腔保健用品认证管理办法及其口腔保健用品认证标准、程序等规则性文件已起草完成,按照立法程序正在征求意见过程中。 这位人士再次强调:“卫生部制定口腔保健用品认证标准,认监部门才能进行认证许可。把口腔健康认证纳入认证体系还需要过程,逐步规范。” 新华社 金冰/文 王晓莹/图 赵振超/制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