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提速之后:铁路市场化之困(3)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4日 08:55 金羊网-新快报
大国崛起与铁路瓶颈 林波 新快报经济新闻中心记者 现今的铁道部仍是一个政企合一机构,甚至还有自己的公检法。专家指出,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和铁路自身的发展,日益加剧着铁路开放运输市场的紧迫性。 “世界先进”、“高速时代”、“出口英国”…… 最近一次铁路大提速再度激发了国人对“铁老大”的强烈关注。但遗憾的是,提速自今人们从媒体上获得更多的只是浮躁的自豪感。此外,就是铁路运输概念股随大盘一路飞涨———在分析师的鼓吹之下,今年以来大秦铁路、广深铁路、铁龙物流股价均轻松越过十位数。其中铁龙物流已逼近20元。 这种犹如当年放“卫星”号称要“赶英超美”般的自豪感,却掩盖了多数百姓的感受。而目前真正享受得到或坐得起高速列车的旅客有多少?他们占整个铁路客运需求的比例又有多大? 答案显然很少。 本年度堪称中国铁路高速元年,且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还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但与公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相比,近20年来中国铁路建设明显滞后。以至于连年运力紧张,每逢假期、春节、黄金周便塞成世界奇观。 据统计,去年中国每公里铁路客运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倍。如按拥挤程度来看,恐怕只有基础设施更加落后的印度能与中国媲美了。 在业界,铁路乃经济瓶颈说早已成为专家共识。 中国投资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慧勇就指出,美国的国土面积与我国差不多,人口比我国少得多,公路很发达,尽管曾经废弃和拆除过一些铁路,但现在仍在有效运营的铁路达45万多公里。据此估计,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应当高于美国,才能满足运输需求。 刘还列出一组数据:———美国在1880年至1890年的10年间,铁路干线运营里程由15万公里增加到26.8万公里,年均建设1.18万公里。其中,1886年至1890年年均建设1.24万公里,是120年后我国“十一五”规划铁路年拟建规模的3.6倍。 ———1885年的美国人口不到5000万,相当于目前半个河南省的人口;钢铁年产量不足200万吨,仅为我国目前年钢铁产量零头的零头;当时全美4350家银行总资产24亿美元,即使按1:1000的汇率折算,也仅为目前我国银行总资产的1/10。 专家表示,是否拥有现代化的公共铁路系统是衡量一个大国的标志。照此对比的话,我国目前铁路建设的水平充其量也就与美国百年前差不多,谈何大国崛起? 铁路改革年年都喊,却年年都“晚点”。同为垄断行业,近年来电信、民航、能源体制改革均高歌猛进,人们担心的是,去年出台的我国铁路“十一五”规划是否又是“雷声大雨点小”? 高速铁路或许是个突破口———从世界交通运输发展趋势看,高速铁路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全世界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分布在10个国家,线路总长5236公里,正在兴建的还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6条线路,规划建设的有12个国家的31条线路,总长度1万多公里。 而我国目前还没有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上海磁悬浮也只是一道景观。幸好京沪高铁、沪杭磁悬浮已经破茧。 根据规划,我国未来五年将大规模建设高速铁路专线,届时“四纵四横”的布局基本覆盖主要人口和经济区。从客运投资角度看,计划中客运专线造价普遍为1亿元/公里,是目前我国铁路单位投资成本1300万元/公里的7.7倍,客运专线的折旧成本将是传统铁路的7.7倍。 但由于铁路折旧期限长达几十年,折旧成本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为13%左右。同时由于客运专线均处于我国重要繁忙干线沿线,旅客运输密度和货物运输密度分别是全国平均值的4.13倍和3.37倍。因此专家预计,重要城市之间的繁忙客运专线具有较好盈利前景。 而在中国铁路市场化改革起步早但进程缓慢的背景下,吸引投资的核心内容是,要在铁路内部打破垄断,放松管制,转变政府职能,对运输系统企业引入竞争机制。 目前,中国铁路运输产业仍处于严格的管制中,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仍在探索。在运价方面,全路执行统一的基本运价政策,并由国家统一调整和控制;在财务方面,全路基本上执行统一的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和办法,铁路运输收入要专款存储,在铁道部统一领导下进行二次清算分配,形成各铁路局的运输营业收入。 并且,现今的铁道部仍是一个政企合一机构,甚至还有自己的公检法。专家指出,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和铁路自身的发展,日益加剧着铁路开放运输市场的紧迫性。 对于中国铁路重组方式的讨论自2000年以来经历了“网运分离”与“网运合一”的讨论和部分实践。考虑到铁路客货运输的特点、路网密度等,有观点认为,未来的铁路改革会实行“网运合一”的区域性铁路公司与专业型铁路公司共存的模式———区域性铁路公司可以保障干线的完整性,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又可以形成隐性的竞争关系,有利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铁道部此前透露,加快铁路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是2007年的工作重点。相关官员也曾表示,铁道部正在出台更多的措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铁路建设中。有业内人士称,从铁路改革历程可以看出,国家对铁路的管理正从微观行政管理逐渐走向宏观经济管理。铁路改革,依旧可期。 (敏华/编制) 上一页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