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寻找“消失”的老字号(下) 拯救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1日 00:00 北京商报

  

  老字号的文化精粹不该任由消逝,在寻到过去式的种种经典之后,古今差距突兀而出。刨根儿中,我们寻找着拯救老字号的方式。经营权、工艺、商标权、文化……任何一个元素都牵扯着老字号脆弱的血脉。

  艰难的是,拯救老字号的良药中也掺杂着难以分解的毒素。

  拯救之归属

  放开老字号经营权

  在前门大街启动修缮工程之时,北京市商务局已经酝酿如何盘活北京老字号的诸多方案。

  今年两会期间,市商务局副局长严小彦曾对记者表示,商务局将有望放开经营困难老字号的经营权。他指出,部分老字号有品牌但缺乏相应资金或不擅于管理,而许多经营较好的企业有资金而苦于没有“硬”品牌。他认为,传统老字号品牌与企业投资管理的融合、置换将最终成为振兴老字号的有效方式之一。一位老字号企业的管理者觉得这个方式很有必要:“政府应该把那些经营不下去的老字号

商标收回,想投资的企业可以按照政府要求来经营。”

  据悉,目前北京市50年以上历史的老字号已经从原本的300多家下降到目前的160多家,而且经营状况参差不齐,有大批老字号品牌企业近乎歇业。而资金困境正是这些老字号不能持续发展的一个难点。放开经营权的消息传出来以后,北京许多老字号的代表都向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咨询,热情可见一斑。

  当谦祥益丝绸店原副总经理高慎昌得知这个消息后,更是兴奋地向记者表示,放开经营权后,企业经营行为可以受到市场的监督,以避开现有老字号经营的弊端——短视。同时,高慎昌认为,如果将经营权放开,让一些民营资本能够进入,可以帮助摆脱民营企业品牌塑造的难题。

  然而在记者随后的采访中,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士在无意中透露出内幕:“实际上,放开老字号的经营权只是相关机构尚未提上议程的考虑,近期出台相关规定的可能性不大。”

  “相关机构的态度无疑给北京老字号又泼了一盆冷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业领域专家告诉记者,之所以诸多老字号对放开经营权如此关注,主要因为相关机构对目前的扶持政策大为不满。

  曾经,北京市为了推动当地名牌老字号的经济发展,特别提出将向已经申请“中华老字号”的企业投资千万元用于老字号建设培育。但据相关人士透露,“实际上许多地方政府每年是将钱都投在了不缺钱的企业身上,因为这些企业的成长快,效果好”。曾有业内人士这样表示:“几亿资产上再给几百万的扶植资金,对企业来说不要白不要,对经营发展是锦上添花;对于急需资金‘翻身’的老字号,却往往得不到这根‘救命稻草’。”甚至一些老字号的传人直接指责相关机构在政绩上的偏宠,制定了不公平的竞争法则。

  有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在北京经营的160多家老字号中,仅有20多家能够享受到千万元资金的支持。

  而在中国四川等省市,对老字号等品牌的觉醒意识甚至早过北京。当地政府鼓励几百万元给那些能够申请下来“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的企业。申请需要许多资金,当地政府会补偿。这些企业会形成当地支柱产业,推动经济发展,产品、消费、税收等等。

  

  拯救之工艺

  凿实传统工艺链

  对于高慎昌而言,资金的困扰只是企业扩展的瓶颈之一,更核心的问题出在老店弱不禁风的供应链上。

  “有的时候我也在反思,改革开放之后许多老字号的供应链条发生改变,并出现了不适应市场的症状。因为这个时候丝绸市场受到各方竞争力的冲击,老店不再具有垄断性的地位。例如谦祥益这样的店,只是一个零售终端,生意好坏完全受制于供应商。”高慎昌说,在改革开放之后,谦祥益没有及时把曾经有过合作的全国120多个生产厂家的资源利用起来。

  但是,同一时期的内联升等老字号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如今看来他们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规模。

 王晓然 任思强/文 暴帆/摄 王晓莹/图 赵振超/制表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