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涨两成 物流企业还是难招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9日 09:0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招到工人了吗?”春节过后,成都物流企业老板圈中冒出这样一句新式“问候”。

  业务旺季即将到来,然而成都不少物流企业却在招聘技能熟练的工人过程中遭遇了困境。尽管工资水平急剧上升了近两成,但是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还是难找。

  据记者调查了解到,由于工作辛苦、老板因利润下降不愿加薪等原因,“招工难”目前在成都物流企业已成普遍现象。

  本报记者 秦立军

  工作辛苦 高工资也难留人

  杨善超是成都商储物流集团101铁路运输分公司的经理,专门负责公司站场内铁路货车的装卸。然而随着春节后火车皮数量的增加,他开始觉得开展工作越来越困难,因为他可调用的人手实在太少了。

  “正常情况下我需要50多名装卸工,可目前手中只有30人。”杨善超这几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元宵过了好几天了,去年公司招的工人到现在还有20多人没来报到,“而往年的这个时候,差不多所有人都回来齐了。”

  杨善超今年遇到了新问题。公司今年正月初八就开工了,然而却没给他带来开门红,第一天到岗的装卸工不到10人,而且工人纷纷要求加工资。

  “现在招工是越来越难啦,要留住这些工人也不是很容易。”杨善超感叹,由于工人稀缺,工资水平过去一年已经飞速上涨。他们公司对装卸工采取的是计件工资加保底工资的薪酬体系,前两年人均月收入约600~800元,而自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工资就不断上涨,到去年底已达到1000元的水平。春节后,工人又希望在这个水平上再提高200元左右。

  “其实,即使这个工资水平也还有人犹豫不定。”杨善超估计,今年平均月工资可能会突破1500元,因为干装卸很辛苦,打算继续做这行的人肯定还要减少。

  “这几年东西都在变贵,工资也应该涨呀!”工人们对涨工资也有自己看法。眉山过来的何庆如在这里干了四五年了,他还是托熟人进公司的,起初每月只有400元。他说,“那时在城市里找事做很难,而现在却容易多了。”何庆如算是公司里的“元老”级装卸工了,虽然已经50多岁了,但干起活来并不落后。

  杨善超称,像老何那样忠诚的工人并不多,很多人都是干一年或是几个月就要求加工资,否则就走人。

  “招工难”已成普遍现象

  工人难招、工资上涨,这不仅仅是这家分公司的难题。成都商储物流集团副总经理张平介绍,其实整个集团都存在劳务用工短缺、成本加大的情况,“用工问题成了企业的一个新负担。”

  张平告诉记者,上星期集团接到联合利华的突然通知,将在全国各大商场同一时间推出一款新品上市,由于装卸和配送的人手不够,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公司领导不得不亲自上阵加班到凌晨三点。

  这次只是敲了个警钟,真正的物流旺季还有一段时间,到时如何应付是个令他头痛的问题。

  在成都东站、八里庄一带,集中了近百家物流、仓储企业,像成都商储物流集团这样遭遇用工困境的企业不在少数。

  据成都市物流协会副秘书长黄绍银介绍,春节后工人要求“加薪”的潮流开始在这些企业间蔓延,很多企业都出现了缺少人手的情况,连蚂蚁物流这样的大企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招不到合适的人成了很多物流企业老板的烦心事。前不久,成都东站这一带的十几家物流企业的老板曾经碰过一次头,商议各企业间相互调配用工,但由于意见不统一,没能成功。

  老板不愿加薪 实属无奈

  为什么这些企业不愿意接受工人的“加薪”要求呢?

  张平透露,除用工成本增加外,物流企业的收益普遍降低才是根本原因。据他介绍,过去两年,物流收费几乎下降了20%左右,像装卸一台普通冰柜两年前要收1.5元,而现在差不多1元左右,就有企业敢接单。

  “物流企业只有降价,一涨价客户就要流失。”张平介绍,由于竞争激烈,物流行业价格战打得很厉害,为揽业务不少公司在某些货物的运输上一直亏本。最近急剧上涨的工人工资无疑是在这些企业的伤口上撒盐,“现在公司收支只能基本持平,维系艰难。”

  这几年生产型企业的整体利润率普遍呈下滑趋势。一家日化厂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原料和用工成本上涨已在很多企业出现,而市场价格上涨幅度却没有跟上。企业主们都希望在物流这一环节压低成本。而物流本身就是个微利润行业,物流企业本身也要降低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利润空间的大小,就变成了物流企业老板和工人之间博弈的结果。

  记者手记

  “加薪”并不能标本兼治

  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民工荒”已出现了好几年。而今年开始,在成都也开始出现招工难现象,“民工荒”苗头在劳动力输出大省的四川首次出现。

  不少人把“民工荒”的原因归咎为工资低廉,没有吸引力。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些企业解决招工难的直接措施就是“加薪”。

  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专家卿涛认为,随意采用加薪方式解决用工难实际上并非明智之举,“农民工需要的不仅是高工资。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在收入稳定性和福利保障,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加薪只能缓解一时之急,要控制企业成本,稳定员工队伍还得有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卿涛认为,农民工“短工”、“杂工”的形象已经在逐步改善,他们在企业中的作用已经非常重要,企业老板应该改变对他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态度。

  实际上,记者调查发现,有些企业还是做得比较好,如金桥物流公司。该公司总经理刘显富告诉记者,他们的工资标准还要参考工人工龄。“公司制定了最低收入水平,保证在业务淡季也能留住工人。”即使工资比较低,一些农民工也愿意留在企业。

  市场观察

  “民工荒”在部分行业露苗头

  位于琉璃厂附近的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是成都最大的劳动力市场。记者前往看到,除了大厅里挤满了找工作的人外,市场的大院里也蹲着一排排求职的农民工。

  虽然求职的农民工很多,但是一些行业或企业却仍是“招工难”。

  该市场业务负责人刘凯介绍,最近一段时间,市场每天约有100多家用工企业前来招工,提供岗位超过1000多个。这两个数据都远远超过以往,但是招聘效果不是很理想,一些企业的招聘广告都挂了一个多月了,依然没有招满合适的工人。

  某公司的总经理今年第一次到这个市场来招搬运工,在市场门口看中了经验丰富的老杨。来自仁寿的老杨虽然身高一米六,体重不到120斤,却可以轻松扛起200多斤重的货包。

  但老杨开出1500元月薪外加包吃住的条件却吓退了该老总。老杨却并不担心,老杨称他在荷花池市场干了好几年搬运工,这样的薪酬水平肯定会有人要。

  其实不光在物流行业,在需要技术和工作较为艰苦的不少行业也出现了招工难的情况。

  据刘凯介绍,根据人力市场统计的情况,今年电工、焊工、铆工等技术性职位非常难招到人,这些工种的月工资水平已达到1500~2000元,这个工资水平甚至可让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脸红;同时,像搬运工、制衣工、制鞋工等也首次出现了短缺,“这些工种工资水平春节后至少上涨了10%到20%,达到1100~1300元的月工资水平。”

  但是

厨师、保洁、保安等工种,劳动力却依然保持供大于求,这些工种的薪资水平基本保持稳定。

  记者在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看到,打堆求职的主要还是厨师、保洁、保安这样的岗位,而招工栏中多是物流、制衣、制鞋、电机等企业的招工启事。

  深度分析

  “民工荒”凸显增长方式转变紧迫性

  近年来东南沿海一些地区的工业企业面临劳动力短缺,即人们所说的“民工荒”问题。目前这一问题还没有缓解的迹象,反而有进一步加剧之势,由此更加凸显出

中国经济必须转变增长方式的紧迫性。

  “十一五”规划要求,中国经济必须加快转变增长方式,要大力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人们多是从中国经济面临的自然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考虑转变增长方式的必要性。现在部分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则表明,从劳动力资源供给情况看,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单纯依靠“人海战术”发展模式走到尽头的挑战,努力实现集约化经营,尽快让产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发展已是刻不容缓。

  可以预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来临,今后一般制造业企业将越来越难以低廉的成本招聘到足够的劳动力。按照市场规律,企业只能付出更高的价格,也就是提高工人的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才能满足自己对劳动力的需求。

  提高工人工资,确实有如何更好地分配工资和利润间的比例,即如何切“

蛋糕”的问题。但是,目前很多依靠低工资成本发展的一般制造业企业已经是微利的情况下,怎么分配也难以明显提高工资水平。所以根本的问题还是如何把利润“蛋糕”做大。在劳动力已然紧缺,在国内外市场上“薄利”也难“多销”形势下,企业只能走靠创新、靠自创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之路。一句话,只能转变增长方式。这不是只有政府才应考虑的大道理,而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领悟到的生存之路。

  据经济参考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