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国制造”在非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 01:45 北京商报

  多年的战乱和饥荒,使得非洲这片美丽的土地已饱经沧桑。但随着近些年非洲经济的恢复,非洲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许多现代化的用品开始进入非洲。

  其中医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无疑是正在复苏中的非洲最急需得到的,另外普通的家电产品更是非洲人渴望新生活的开始。

  讲述者:逯春明

  北京华立科泰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

  逯春明的办公室里陈列着许多带有浓郁非洲风味的装饰,墙上还挂着非洲民间艺术家的画。记者见到“科泰新”北京公司总经理逯春明时,他已把非洲画家请到了中国,并准备让他们参加11月6日在北京举办的“非洲商品展览会”。

  

  24岁只身闯荡非洲

  1993年的非洲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卖方市场。中国制造的鞋产品在当地可以轻松地卖到每双1美元。然而这只是一个短暂的“井喷”期,1995年以后的非洲市场开始成熟,商家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就在这时,走出大学校门不久的逯春明进入北京一家医药公司,这家公司刚刚生产出一种以青蒿素为主要原料的抗疟药物。

  “对疟疾药品来说,最大的需求莫过于非洲了。”逯春明回忆起当年的经商之道:卫生和健康是非洲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每年因为疟疾而死亡的非洲人也不在少数。疟疾病在非洲是头号杀手,全世界每年5 亿病例中有90%是在非洲。每年在这5亿人里死亡的人数超过了300万人,其中有一半以上是5岁以下的儿童,所以儿童的死亡率在非洲的疟疾里是很高的。联合国统计的数据显示,疟疾每年对非洲的GDP造成1.3%的损失。但是,非洲却是个严重缺医少药的地区,医药工业产值在世界医药工业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大部分药品依赖进口。绝大多数非洲国家的人均药品消费很少,除了南非、利比亚少数富裕国家相对较高以外,像尼日尔、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等国居民人均消费药品目前还不足1美元。这样来说,公司的新药有可能在非洲大展拳脚。

  为了给公司开发新市场,年轻气盛的逯春明怀揣着新药只身闯入非洲,当年他只有24岁。

  “哪里有疟疾哪里就有我”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肯尼亚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内罗毕附近村庄里的一位孕妇不幸染上了疟疾,如果选择当时的常规医治方法,即使母亲能活下来,胎儿也很容易流产或成为畸形。村里的医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病人服用了来自中国的青蒿素抗疟药“科泰新”。

  奇迹出现了,不仅母亲平安无事,孩子也健康地出生。喜极而泣的母亲把孩子取名为“科泰新”。

  1994年10月,逯春明办完药品注册手续,“科泰新”开始上市销售。“科泰新”又称“双氢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治疗疟疾病疗效最好的产品之一。为了让更多的非洲朋友免受疟疾之苦,逯春明一次次深入疫区,哪里有疟疾爆发,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他的脚步很快踏遍了非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的疟疾患者亲身体会了这个中国青蒿素的奇特疗效。

  如今,逯春明的公司在非洲已拥有4个子公司和办事处,30多名非洲当地员工,在非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络。

  “实现高层管理人员的本地化”

  2004年开始,华立科泰医药公司在肯尼亚等非洲国家设立子公司。“中国企业在与非洲交往的过程中,最缺失的是善于沟通的跨国管理人才。”逯春明这样认为。很多中国老板认为非洲人很懒惰,并缺乏时间观念,事实是不是如此呢?

  “很多时候,是中非之间历史、文化及人们习惯等之间的差异造成了我们对非洲朋友认识上的误差。” 逯春明表示。

 金冰 王晓然 任思强  

 [1] [2] [3] [4]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