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产业比作运转的机器,公司仅仅是这个庞然大物身上的螺丝钉。从今天起,刚刚成立的商报产业研究院将于每周一推出固定栏目“产业周报”,试图透过芜杂、躁动的公司新闻,梳理出产业运转的清晰轨迹。
年度销售负增长,犹如“达摩克利斯剑”,已经高悬在国内空调企业头上。这是从1991年至今16年中,国内空调产业有监测数据记录上的首次遭遇。
针对国内空调行业的困境,在新旧冷冻年度交替之际,“产业周报”推出首期产业调研报告,总结产业面临问题的同时,探讨出路所在。
销量:六成省会城市下降
“一级市场保有量趋于饱和,64.35%的省会城市空调销售量呈现下降趋势。”这是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新近对全国156个城市、1100家专营连锁以及百货商场的月度监测数据整理得出的结果。
这个情况比2005冷冻年度(每年9月至次年8月为一个冷冻年度)更糟。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监测的结果,2006冷冻年度国内重点城市空调市场年度销售量同比下降7.24%,销售额同比下降1.98%,与2005年度同期相比,销售量增幅减少16.69%,销售额增幅减少9.97%。(见表一)
虽然,今年上半年海尔、美的、春兰等国内主要空调企业都交了漂亮的业绩答卷,但是国内销量下滑的尴尬却难以掩盖。根据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大多数国内空调品牌的销量都出现了明显的下跌,与去年同期相比,海尔下跌1.77%,美的下跌15.71%,春兰下跌14.33%,志高下跌5.73%。
价格:整体均价上涨
事实终结了今夏以来空调厂家和零售卖场在空调涨价、降价之间的数度口水仗——整体价格平均上涨。
采取的策略是,增加中高价格段空调产品的产销量,同时降低低价空调的比例。
国家信息中心监测的数据显示,2000-2500元、3000 -4000和5000元以上几个价格段同比增长最为强劲,分别达到14.82%、9.51%和18.24%,而这几个价格段销售量的市场占有率合计达到44.83%。
同时,空调企业已开始暗中抵制低价空调。本报从家电零售卖场了解到,低档、低价空调的市场投放量大量减少,标志性特价机在北京等重点城市几乎消失。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06空调年度,1500元以下产品同比下降46.34%,1500 —2000元产品同比下降21.75%。(见表二)
自救冒险
用什么办法来自我拯救,这是国内空调企业眼下的头等难题。
涨价、海外市场、渠道变阵,都是自救的途径,而且空调企业已经在尝试。但是,所有的探索都有风险。
策略一:涨价10%以上
“价格上涨是必然的。”美的制冷家电集团国内营销公司总经理陆剑峰说。格兰仕空调销售公司总经理陈曙明表态更肯定:“上涨幅度应该超过10%。2006年度10%的上浮,根本不能消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 贺文/文 赵振超/制表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