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之都”:北京的新名片(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 01:29 北京商报 | |||||||||
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一个经济更加高速发展的中国,自然会吸引全球人们的目光,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顶级学者来到中国,来到北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国家更期待与外国顶级学者的思想碰撞。当中国经济影响世界经济的力量日益增强、关注中国财富的大众越来越多时,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同样需要在这里寻找自己的机会。 另外,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鲜活的因素,众多企业的加盟势必为北京创造一个科学
“学术北京”品牌效应更加突出 今年举办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已经是第二届了,去年蒙代尔等诺奖经济学得主共聚北京,为北京经济发展把脉。今年,李政道、蒙代尔、米歇尔等7位世界知名科学家,将齐聚北京,共同为生命科学学科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在生命科学学科和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北京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这里不但是中国最大的生命科学领域研发基地和成果产出最多、创造力最强的都市,还拥有着全国各大名牌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亦庄药谷等,正带领着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迅猛发展,同时也加速了生物经济的发展。 在此论坛期间,7位科学家还将前往北大、清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6所高校进行学术交流。此次论坛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建东表示,要通过组织这种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活动,打造“学术北京”的品牌,以塑造首都北京现代化国际城市和文化名城的形象,进一步整合北京的科教资源,更好地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构想而服务。 记者手记 机场专访诺奖得主 “我非常荣幸能参加这个论坛,在这个论坛上,不仅能够和我的同行交流,还能够和这个领域的学生进行交流,我会告诉学生们在这个世界上科学领域的高端正在发生的事情。” 昨天中午,当记者在首都机场见到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伯特·胡伯尔时,他用犹如他简朴的衣着一样的话语回答着问题,让他不失一个教授的本色,这位已近七十岁高龄的学者所思所想仍在教书育人,传道授业。 与罗伯特·胡伯尔同时抵达的罗伯特·蒙代尔则更显一种社会活动家的色调,西装革履,携妻带子,鲜花环绕,灯光闪耀。 今年的诺奖论坛虽没有经济的议题,但作为论坛的发起者,蒙代尔还是举家同来北京,而这也是蒙代尔今年第五次来中国。 说起发起论坛的初衷,蒙代尔说:“中国要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这对中国来说是件好事,但中国不仅要有体育赛事上的盛名,还要在教育和科技方面建立起声誉。” 在去年的论坛上,蒙代尔给出了人民币不能升值的12个理由后不久,人民币汇率就改变了形成机制,由固定汇率变成弹性汇率,而现在蒙代尔仍坚持认为中国应该坚持与美元相联的固定汇率,该贬值的应是美元。 除了人民币汇率问题,蒙代尔还谈及他的中国情结,他来论坛演讲的论题,虽然有些问题已被问过了千百遍,但蒙代尔回答起来仍不厌其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