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仍未介入取消利息税的研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 09:53 金羊网-新快报

  央行:“加息未到时候”

  新快报讯(记者唐松风)对于近期社会上一度流传的将取消银行利息税的说法,央行日前终于有了表态。央行新闻发言人李超日前在公开场合表示,利息税是财政、税收方面的政策,属于财税部门的职责范围。如果有这方面的需要,金融部门包括央行会参与研究。

  应该让利于民改革利息收税

  早在2004年,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就提出取消利息税的建议。萧教授认为征收利息税目的是为了启动消费,拉动内需,但由于我国按固定比例税率计征,没有按照纳税人的负担能力随着利息所得额的增加而提高税率,导致中低收入者的相对税收负担比高收入者重,既不能体现公平分配,也不能促进消费。另外征收利息税也容易引发逃税和避税问题。由于我国税法尚不完善,存款大户有条件通过多种手段来逃税和避税,而小额存款的老百姓则没有其他办法转移资金,避免税收,更加剧了税负的不公平。以致使利息税属于典型的“抓小户放大户”的税种。不利于税收公平和社会公平。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小强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储蓄存款的利息税亟待改革,简单做法是取消利息税,因为我国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取消利息税对国家财政的影响微不足道,国家完全有能力让利于民。从扩大消费来说,征收利息税对中低收入者的影响相对较大,不利于鼓励消费。“政府在考虑取消利息税这是减轻税负的措施之一,也是逐渐减少民众的生活成本,目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而且投资渠道又不够畅通,股市低迷,老百姓只能把钱放在银行。”杨教授说征收利息税其实是使穷者越穷,而真正的富人完全会通过其他投资渠道逃脱利息税。

  杨教授认为如果暂时不取消利息税,也必须尽快改变目前一成不变的20%的税率,打破“一刀切”的做法,在征收方式上可以有几种选择:一是将储蓄利息税与

个人所得税合并纳税;二是降低起征税率,创造条件严格实行不同的累进税率,与国际惯例接轨;三是对低收入户和农民储户免征利息税。例如德国在征收利息税时规定,如果单身者个人存款利息低于6100马克或已婚者低于1.22万马克,可申请免征利息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徐孟洲教授认为利息税的取消“顺应民意”,“越早越好,得利的是最普通的民众”。同时建议要取消利息税在程序上必须合法,必须要由国家税务局拿出具体的建议,然后提交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因为具体的税种开征和取消必须由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行政部门只能提出具体的建议稿而无权自行取消。

  通胀压力不大加息不是时候

  央行新闻发言人李超昨天表示,中国银行的利率调整要视经济运行的状况来定,目前“不到加息的时候”。李超说,利率是否调整,要根据经济运行的整体状况而定,目前还没有加息的考虑。

  去年6月份之后,中国将在2006年面临通胀还是通缩,

中国经济将在高位运行还是在低位运行成为了争论的目标之一。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今年1~2月的统计结果之后,外界存在中国未来将会引发通胀的担忧。其依据是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6%,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速,同时
国际油价
居高不下,国内要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等一些拉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也客观存在。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则表示,资源品价格上涨会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价格也随之提高,同时会增大劳动力价格提高的压力,这样将会带来通胀压力。因此,应该考虑同时调整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措施。

  针对这样的担忧,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不久前明确表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担心通胀,至少今年没有这种担心。”而从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CPI数据来看,第一季度的CPI数值不仅仅有所回落,而且今年2月份CPI涨幅还创了2003年以来新低。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全年CPI涨幅突破3%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通货膨胀的主要压力是粮食价格上涨与资源瓶颈,而这两种因素目前都不存在。从成品油及天然气、煤炭价格目前的涨幅来看,即使相关行业、产业成本提高的压力全部释放出来,也不可能拉动CPI大幅度上升。申银万国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员李慧勇持相同观点,他认为不必担心资源品价格和相关行业成本上涨及公共服务价格上涨给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这些因素不可能将CPI拉到通货膨胀的临界,因为从上游的生产资料到下游的消费品目前都是过剩的,这就意味着更应该防范通货紧缩。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仍未介入取消利息税的研究

  上图:目前通胀压力不大,加息未是时机。(资料图片)

  (观宇/编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