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财政金融管理与开发性金融论坛 > 正文
 

陈元纵论健康财政与健康金融良性互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9日 11:56 新浪财经

    2月9日,由国家开发银行主办的“财政、金融管理与开发性金融论坛”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以“共同促进建设健康的财政、健康的金融”为主题,共计160余人参加了这次论坛。下面是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的发言。

  l.充分认识建设健康财政、健康金融的重要意义

  财政和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相辅相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财政和金融处于社会再生产的不同环节,职能分工各有不同,但一直密切配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这两者的健康安全问题往往相互交织,处理不当,不仅影响着融资的效率,甚至可能造成经济社会的剧烈动荡。因此,实现健康的财政、健康的金融以及两者良性互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安全甚至政治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驾驭市场能力的重要体现。

  从历史的演变来看,财政和金融的关系尤其在我国一直处于紧密交融之中。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融资以财政方式为主,由国家直接调配各方面资源,政府财政拉动经济社会发展。这个时期,财政支配金融,金融只是财政的出纳,充当“第二财政”的作用。这就导致财政的职能和风险向金融传导,造成大量的金融风险。1994年,随着金融体系改革逐渐深化,中央银行保持独立,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开始分离。这个时期,银行信贷虽已成为融资体系中的绝对主体,但是仍承担过多中长期投资的责任,信贷融资的财政化色彩仍然很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发生危机国家的金融风险使得财政难以为继。人们开始强调银行风险控制,银行逐步脱离财政融资,明确要商业化,但究竟如何商业化和市场化,认识上并不明确。这时,国有

商业银行沉淀了巨额坏帐,大量不良资产的剥离、处置和资本金的补充,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金融运行的风险又大量向财政传导。因此,总的来看,我国财政、金融职能一直相互交织,但未形成良性互动,造成融资能力和效率低下。

  

中国经济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高速增长,能否支撑这一持续高效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财政金融是否健康强健。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逐渐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持久、最根本的动力。第三产业也正在加速发展,已经成为支持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参考消息》曾刊登了一篇西方报界的评论,认为世界上技术分为科学技术和社会技术两类,社会技术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效率问题,最终是法律、会计、咨询、物流、供应链、贸易、金融的发展,这些领域的加速发展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这对于我国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诸多矛盾和问题还亟待在发展中加以解决。财政和金融既要承担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众多任务,又要面对防范风险、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挑战。因此,建设健康的财政、健康的金融,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紧迫任务。

  我国应加快改变脆弱的融资体系,支撑起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当前我国融资格局具有“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信贷融资占据融资的主导地位,规模远远大于财政融资和证券融资。信贷规模虽大,但大量的不良资产、信贷资金“以短贷长”的期限错配,以及外资银行全面进入的竞争等,使金融安全面临挑战;流动性过剩也严重制约了银行体系运营的效率。2005年中国银行业存差资金达到9万亿元,是2000年的3.7倍。尽管如此,由于商业信贷的逐利性,大量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仍然得不到商业金融的支持,还主要靠财政资金。而财政资金十分有限,难以满足“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资本市场则仍处于起步阶段,作用还极为有限。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例,在欧美发达国家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发达的市政债券市场,而我国证券融资占当年总投资的比重不到1%,还无法满足重大项目建设的筹资需要。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地方财政能力和政府信用还不够强,仍需要加强建设,才能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今后,以资本市场为主要渠道的证券融资会加快发展,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信贷主导的融资格局还难以改变。在这种融资格局中,关键是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重新配置、整合和利用这些资源,改变脆弱的融资体系,加快建立财政、信贷、证券三种融资协调配合、良性互动的健康体系。

  建设健康的企业、健康的财政、健康的金融,进而促进健康的经济,是发展的四项重要目标和内容。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健康,没有健康,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这四项目标中,健康的企业,是规范运作的市场主体,也是健康财政、金融乃至宏观经济的微观细胞;健康的企业和健康的市场,包括一系列法人治理结构、会计、法律等制度基础,共同构成了财政金融、宏观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和动力源泉;而健康的财政和健康的金融,两者必须形成合力,互相支持和配合,才能发挥出体制的力量、体系的力量、系统的力量,才能形成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作用,为健康经济提供强健有力的支持,这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

  建设市场贯穿着四项建设的全过程。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融资问题,实质上是我国市场缺损、体制机制落后等深层次问题的反映。在大量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中出现“融资失血”,缺少完整的信用链和融资链支撑,市场建设、制度建设就是一个主要矛盾。因此,化解财政金融风险,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融资环境,促进健康经济的根本出路,就在于进行市场建设、信用建设、制度建设。否则,就好似建在沙滩中的楼阁,经不起风吹草动,容易大起大落。回避市场建设,我们只能永远沦为世界二等或三等的金融、财政、市场、经济的国家。对此我们需要有深刻的认识。

  加快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需要发挥政府的高能量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市场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不会一蹴而就,只有依靠社会各方的力量,把政府、金融、市场和企业等要素资源整合起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使市场成为能够调控和有效配置资源的市场,才能达到赶超和健康发展的目的。在资本主义市场数百年的演进发展过程中,政府曾经发挥了巨大的历史推动作用。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当前中国只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就行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有着自上而下的政治文化制度优势。与这个制度优势相结合,执行公众参与、公众受益的原则,市场建设就会表现为自觉的、主动的、赶超的、高效的、系统的市场建设,这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谋求发展的惟一选择。实践证明,市场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内容。发挥政府的高能量,实现社会各方共建市场,这也是国际惯例。如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等机构,就是政府把财政和金融资源相结合,加速市场建设的典型例子,由政府对机构给予政策支持,增强信用,最终通过融资市场化的方式实现政府发展目标。欧洲空客也是在政府协调下,通过融资推动,加速治理结构建设,弥补市场失灵的又一个成功例子。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77,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