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表商紧盯中国新贵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 02:55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以美元计,中国有近30万百万富翁,这一数字正以每年12%的速度在增长。奢侈品消费者人数达5000万。为此,瑞士历峰集团在北京太庙展示600多奢侈款手表 鉴于中国素有欣赏优质钟表的传统,你或许会以为,各种瑞士手表只要生产出来,就能在这个泱泱大国随处可见。 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尽管中国生产了大量无品牌的廉价手表,但其13亿人口中,只有35%接触到(任何形式的)计时器———其中包括安装在汽车、厨房家电以及大楼上的钟。 但该国不同寻常的经济增长率意味着,到2015年,中国将占世界 奢侈品市场的10%。如今,瑞士山脉响彻了伟人邓小平的一句话:“致富光荣”。 于是,同400年前的游历者一样,旗下拥有沛纳海(Panerai)、江诗丹顿(VacheronCon-stantin)、卡地亚(Cartier)和万国表(IWC)等十个高端手表品牌的历峰集团(Richemont)开始着手重建将优质钟表引入中国的传统。 去年年底该集团迈出了第一步。它破天荒地被允许在毗邻北京紫禁城神圣的太庙中,展示其钟表产品。 太庙原建址于1420年,不过当时中国工匠为了能被朝廷雇佣,重建这座建筑,不断焚烧太庙。 如今的太庙建筑群建于1544年,仍秉承了四面环水的中国古建筑传统,以抵御火妄之灾。 如今已经向世人开放的紫禁城和太庙作为文化中心,曾举办历峰的“钟表奇迹”展(WatchesandWonders),向1000多位中国显贵展示了10个品牌的600多款手表。紫禁城与天安门广场间相隔一条 高速公路,交通越来越堵塞。举办这次活动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5周年,它回顾了几个世纪来的精密制表工艺,并展示了一款优质手表如何制作的全过程,从机芯制作直到表盒的设计、珐琅镶嵌和上釉。 历峰资深执行董事弗朗格·柯罗尼(FrancoCologni)表示,“中国与欧洲的钟表交流史源远流长,互相得益,这是一段了不起的历史。” “对北京人来说,这次展出给了他们重新熟悉优质手表的机会,而我们也特别荣幸能在19世纪之后,首次来中国展示我们的产品。”他补充说。 这次重新熟悉无疑十分必要。虽然卡地亚最近被评为13个外国“知名”品牌之一,但其它如沛纳海、名士表(BaumeandMercier)和朗格表(ALange&Söhne)等品牌对中国人来说,就闻所未闻了。 “钟表奇迹”展的目的是要扭转这一局面,它仿佛是日内瓦高级钟表展(SIHH)的迷你版,展出了最新款式。经过与中国政府几个月的谈判,它最终在开幕前3个星期得到了其支持。 从历峰被获准使用太庙这一极为神圣的场所也可看出,中国多么希望奢侈品成为一个重要行业。 事实上,包括历峰在内的公司正摩拳擦掌,对这一市场寄予厚望。 中国已有近30万百万富翁(以美元计),并且这一数字正以每年12%的速度在增长。此外,有5万中国人的身价超过1000万美元,200人超过1亿美元;中国大陆可能至多有5000万奢侈品消费者。 组织过历年日内瓦高级钟表展、这次“钟表奇迹”展的总负责人多米尼克·弗雷舒(Do-miniqueFléchon)表示,这次展出是要给北京人一次机会,让他们再次接触到瑞士名表,而不是一次硬性商业促销活动。 “我们对中国的策略不是要强加这种观念,而是一种劝说。我们没有征服这一市场的欲望,也不会在中国表现得和世界上其它地方不同。”弗雷舒先生解释说。 “历峰手表品牌在中国的建立将是一个渐进、自然的过程,我们希望每一个品牌都尊重中国的特色,就像我们对这个国家满怀着敬意,我们希望我们会从中国人那里得到善意的回报。” 《国际金融报》(2005年11月25日第二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