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识宏观调控者为俊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 10:11 经济参考报

  今春以来,房地产市场渐成中央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从最初央行房贷新政到日前的七部委联手行动,人们可以看到中央对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态度越来越明确,决心越来越坚定。此次中央的调控行动更加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而不是靠行政命令。而中央越是注重利用经济手段,被调控对象越要认清大局,学会趋利避害,顺从调控的大方向,争取博弈中的双赢结果。

  计划经济时代,全国一盘棋,一包火柴的价格都是国家制定的,各地方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职工的经济收入也都是严格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领取。所以全国工商企业的利益高度一致,大家都比较自觉地服从中央对经济活动的计划和指挥。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引入市场经济体制,各地方、各企业,参与市场的各方的利益取向也开始多元化。中央政府为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对宏观经济施行种种调控措施(早些时候可能没明确使用调控这个词)。由于历史的局限,以往的调控措施中,直接行政干预的成分较大。比如当年为抑制基建增长过快情况,采取的办法就是“即使不一刀切,也要切一刀”。当中央的宏观调控措施与一些地区或企业的局部利益有所冲突时,就出现了“遇见红灯绕着走”,“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的情况。无庸讳言,这招数有效,让一些人尝到了甜头。

  现在中国进入努力使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新时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也意味着中央政府利用市场机制、利用经济手段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方式不断成熟、完善。此次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可以充分显示这一点。

  用经济手段调控经济并不意味着不作为,只是不再靠一纸红头文件“切一刀”,硬性规定一平方米的楼只准卖多少钱。中央在对市场各参与方晓之以理的同时,利用或准备利率、税收等杠杆诱之以利。也就是说,让顺应调控之势的市场参与者能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而让逆势之行者在经济上得不偿失。

  这次调控行动将对获取暴利的房地产开发商等方面的利益有所约束,他们有所抵触也情有可缘。从最近媒体报道的情况看,一些有影响的开发商仍然坚持高房价有需求支撑的说法。从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看,他们也没有采取控制房价的实际行动,一些城市的房价还在猛涨,涨幅甚至创出新高。可能有人会由此推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策”比“政策”更灵,中央的宏观调控行动弱化,能抗住就能获利。但是笔者认为,能顺应中央宏观调控的大势者,才是俊杰,在经济上才吃不了亏。

  由于房地产市场关乎国计民生大局,中央的调控行动非常审慎。从目前采取的调控措施看,主要是抑制对房产的投资性购买需求,同时尽力不伤害真的急需改善住房条件的中低收入人群的有效需求。房价至今还没明显回落,主要是因为这些措施是渐次推出的,从比较温和到逐步严厉,对市场产生实质影响需要一定的过程。但是,中央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从技术层面说,如果房价继续居高不下,利用经济手段抑制其涨势的后招还有很多。例如,如果银行在对开发商的还款期限等方面收紧一点,哪个开发商抗得住?人所共知,房产开发商多是靠银行贷款盖楼,卖了楼再还账。银行上门讨帐时,恐怕人人争先割价求售。目前,房价还在高位,空置率也较高,主动降点价,少赚一点,早点收回资金是上策。抗到最后,人家都降价了,自己不得不更大幅度降价才能出手的,恐怕要吃大亏。(来源:经济参考报)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