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日关系“政冷经热” 在日华商享受中国动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6日 11:45 中新网

    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在中日关系“政冷经热”的温差中,在日华商走过了2004年。

    随着日本经济逐渐迈进恢复轨道,随着“中国特需”引导中日贸易持续增长,在日华商也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了市场需求,企业获得了发展动力。

    在2004年,在日华商经历了组织磨合、行业调整、自身素质提高等各方面的变化和考验,在产业规模和经营质量上都有了新的发展,让人刮目相看。

    一、日华商总会:危机和使命交织的一年

    作为在日华商的集合体,日本中华总商会经历了危机感和使命感交织的一年,也在矛盾中渡过了一年。

    在日中华总商会在2004年出现了内部竞争的机制,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动向。新的变化推动社团责任者不再实行名誉性的挂名制,而是在其位必须谋其政,要履行义务,要为公众服务,并带动社团向前发展。

    华商队伍在扩大,华商组织需要磨合,这是从不完善到完善,从无序到有序,从制度缺失到有制度规范的过程。中华总商会的会员已达212家,组织的磨合仍在继续,会员单位呼唤并期待能有更健全的制度出台,以保证总商会这艘旗舰能行驶得更稳。

    二、享受中国动力

    2004年,中日经济交流火热。面对着这样好的市场环境,很多华人企业都抱着想干事、谋发展的积极心态,在2004年经历了调整和发展的一年。

    华人IT行业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春天。日本经济大气候回复,项目开量上升,华人IT企业的业务量得到了保证。这其中,发展顺利的华人企业继续向中国投资受到关注。

    由王春华创建的New Concept株式会社与NEC等日本大手企业连手,投资6700万日元,在海南岛海大信息产业园设立了首家外资IT企业。其中,New Con持股52.2%,成为第一家进入海南岛的日资软件企业。新企业将在软件开发和系统维护方面为New Con提供后援。

    2004年的中日贸易冲击1600亿美元,也给华人企业带来了收益。为中日贸易提供运输服务的海运公司价格上扬、业务猛增,中日航线上的货物舱位长时爆满。

    过去,华人海运会社都是“无船承运人”,仅提供中介手续服务。随着中日业务与日俱增,华人海运企业出现了由“无船承运人”向“船东”发展的趋势,如“日中海运”就在2004年购入了一条5万吨的散装杂货船,迈出了华人做“船东”的第一步。

    中日贸易猛增,吸引不少华人企业转行做贸易。过去做咨询、美容、保健业的华商也纷纷在中日贸易中一显身手。

    与货物交流相比,中日人员往来的火热程度一点也不逊色。中国来日考察团和公民旅游团如海潮汹涌;日本赴中观光客和商务客也持续增加。华人旅行会社在2004年收获喜人,年度营业额达到几十亿日元的华人旅行社大有人在。

    在技术型企业方面,华人企业也有令人惊喜的发展。由孙大雄设立的株式会社Optron专门从事光学成膜装置(OTFC)的研究、开发和生产。Optron成为这项高科技产品的全球三强之一。Optron的产品应邀参加第26届日本真空展,代表着行业的先进水平,也是在日华商的骄傲。

    在日华人的三家上市企业,在2004年依然有亮丽表现。Soft Brain和EPS先后在6月和7月在东证二部上市,成为受到市场认可的社会中坚企业。接下来,华人企业进军东证一部,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当然,一些从事废旧金属和再生资源回收的华人企业,在2004年受政策影响而面临调整。中国国家质量监督管理局明确要求从事废旧物资回收行业的企业从2005年1月1日开始,必须执牌照经营。不少华人企业在日本回收废纸、废电机、废马达、废电器、废电线等并向中国出口,获益不小。在中国方面提出资格管制之后,这些企业面临分化和调整不可避免。

    三、华商企业面临素质提高期

    华人来日设立并经营企业,许多都是自发行为,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华人企业做大了,发展了,在市场对应之外,还少不了企业管理。为此,在日华商都有自我充电,提高素质的迫切要求。

    为对应这种要求,中华总商会在2004年组织了两次MTP讲习会(企业经营管理研修讲座),受到华商欢迎。第一次讲习会有21人参加。第二次讲习会由总商会和横滨华侨总会联合主办,有30多人踊跃参加。华商热衷于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显而易见。

    11月,中国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胡德平率大型民营企业代表团访日,与在日华商展开交流,备受关注。在日华商从民营企业家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大家在互相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寻找信息,传递经验,碰撞出火花。

    这次交流活动,是在日华商首次大规模地与民营企业家进行面对面接触,对于华商了解中国企业现状、了解自身的差距和优势,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民企代表团本次访日,是应邀参加第二届福冈新华商会议。目前,无论在中国、日本,还是全世界,“华商”的品牌已经深入人心。

    在日华人企业应该对此有自觉的认识:我们不打“华商”牌,谁打?华人企业在2004年经历了磨合、调整、提高的过程,是为了在2005年乃至今后能把“华商”的品牌树得更高,打得更响。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华商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登记结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圣诞家居美图大清单
2005年北京楼市大预测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