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粮食价格8月上涨幅度达到31.8%。
此时,全国夏粮已收获完毕,据政府统计部门数据,今年夏粮总产量10105万吨,比去年增产4.8%。由于粮食种植面积结束连续5年下降趋势,专家测算,在今年增产的粮食中,有70%来自种植面积的增加,30%来源于化肥施用量的增加。
此前,有关政府部门及一些经济学家曾预测,如果今年粮食丰收,粮价会自然回落。但现实并非如此。粮食价格依然一路上扬的原因是什么?
让市场更感困惑的是,8月底,农业用肥将要进入淡季,但化肥的主要品种——尿素价格却一路走高,出厂价大多突破每吨1800元,广东地区每吨超过1900元,个别地区甚至达到2000元。
9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当前要着重做好8项工作。其中第3项就是进一步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要继续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尿素限价出口增加
“要想让尿素价格降下来,除非关闭国门。”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国际和国内市场是相通的,政府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对国产尿素内销进行了限价,但此举不仅没有降低价格,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加大了出口力度。”
今年1~6月,中国共出口尿素143.35万吨,同比增长了196.06%。
按照中国入世承诺,中国的尿素进口配额以2002年的130万吨为基数,以后每年递增50万吨。但是,从近几年的情况看,2002年国内进口尿素79万吨,2003年进口仅为13.4万吨;今年截至7月,尿素进口更低到1.7万吨左右。与之构成鲜明反差的是,同期尿素出口达到159万吨。
今年1~6月,国内尿素累计销售率达102.05%,销大于产,个别企业出现尿素脱销现象。正是这一时期,国家对尿素国内销售进行了严格限价,短短的前4个月时间里,接连出台了五条干预措施,特别是国家发改委“4·19”文件,对化肥批发零售价格仍实行进销差率、批零差率或最高限价形式管理,以抑制价格上涨。
在这一系列限价政策干预下,尿素市场3月中下旬见顶回落,进入4月中下旬后加速下滑。总体而言,限价政策在3、4、5三个月真正发挥了作用。
但是,5月下旬开始止跌企稳,6月初开始回升,到7月,尿素市场批发价普遍达到了1500~1750元/吨的高位,是近8年来的最高价,不少地方的尿素价格都超过了政府限价。
政府限价基本名存实亡,国家发改委不得不于7月16日再次下文,取消4月19日“关于化肥价格须以4月21日为准,只许下降、不得提高”的规定。
限价对不同企业造成的影响冷暖不均。目前中国62%的尿素企业以煤为原料,26%以天然气为原料,12%以油为原料。从生产成本看,以油为原料的企业生产成本最高,煤次之,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生产企业相对较好。
有关业内人士介绍,企业若要盈利,“气头”(以天然气为原料)企业尿素出厂价要一般在每吨1000元以上,“煤头”企业每吨1300元,“油头”企业每吨1700元。
煤头企业每生产1吨尿素,约需要消耗1.2吨煤、1200度电,因此,业界有“出口尿素相当于出口能源”的说法。
今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以石油为原料的国内尿素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一些企业面临停产。为了增加国内尿素供应,降低尿素价格,国家曾一度对“油头”企业发放了补贴。
目前,一部分以石油为原料的尿素生产企业,不得不进行“油改煤”的改造,以便降低生产成本。
需求与成本双拉动
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吴君杨博士认为,尿素价格上涨的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粮食价格上涨,农民种植面积增大,需求加大拉动价格上扬;二是煤电油运价格持续上涨,推动尿素生产成本上升;三是国际市场尿素价格上涨,带动国内价格同步上扬。
面对煤电油运价格上涨推动尿素等化肥生产成本上升,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采取价格和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国内化肥生产,实行优惠运价促进化肥流通等。但这些优惠措施并不能补偿生产成本的增加(见本报第567期“山东尿素回落逾百元政策优惠难抵高成本”)。
国际油气价格去年以来一直处于较高价位,国外以油气为原料生产的化肥成本较高,价格上涨。国际市场价格和海运费上涨,导致进口成本增加,并使进口减少,出口增加。
今年上半年的国际油价走势,从3月徘徊的37美元,到6月1日的42.33美元,再到6月14日的38.08美元、8月13日的45美元、8月22日的49.40美元、8月26日的43.47美元。而正是伴随着这一走势,国际尿素价格在不断波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向上突破的态势。
虽然国家限制了国内尿素的出厂价和销售价,同时取消了出口退税,但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国际化肥市场价格也从去年底的每吨120美元一直爬升到现在的200多美元。
巨大的价格涨幅使国内尿素大量出口。截至8月底,出口量已达到172万吨,出口价格也达到了每吨230美元;同时,国内供应相对减少又推动了国内市场价格的上涨,到8月,广东、广西的尿素价格一度推高到每吨2000元之多。
国内运力瓶颈
中华商务网副总经理王红岩认为,出口大增的主要原因,除了原油价格上涨导致国际上诸多尿素厂家停产、减产,国际尿素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外,而东南亚及日本、韩国等当地尿素生产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大量进口,也是中国化肥出口大增的重要原因。
国内运力不足,化肥不能及时运到国内各销售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于是,一些沿海生产企业选择了出口,因为当全国各地进入大量用肥时,一旦运力不足,会出现局部地区货源偏紧与部分地区相对过剩并存的现象。
王红岩介绍,中国尿素生产的分布特点,是华东七省占到35.89%的份额,而华南和东北两地产量却相对较少。山东是中国最大的尿素生产省,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9.5%;河南和四川的产量均占7%~8%;山西、河北的产量均占6%;安徽、湖北占4~5%。
铁路运输方面,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各地向铁路部门申请车皮数量,由过去的日平均16万辆猛增到28万辆,铁路实际运输能力满足不到10万辆,满足率约为40%。在化肥旺销季节,因铁路运输的“瓶颈”,有可能造成局部地区断肥。
由于《道路交通安全法》5月1日正式实施,并从6月20日开始的治理超限超载行动,国内运输车辆运载能力平均下降30%左右。
国内运力不足也促使尿素出口增加,尤其是最大尿素生产地山东,特点较为突出。
化肥产销将有新政
产销政策的调整思路是,原材料、用电、运输等均实行市场化价格,同时放开化肥价格管制;将对化肥行业的补贴转成对农民种粮的直接补贴
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吴君杨表示,今后国家的化肥政策可能要做一些调整,下一阶段主要是刺激国内企业加大生产,对出口要适当进行限制。
据他分析,目前,化肥生产销售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于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治超后公路运费上涨,尿素等主要品种的生产经营成本增加较多;二是由于国际市场化肥价格较高,出口持续增长而进口下降,必然影响化肥淡季储备,导致今年秋播特别是明年春耕期间化肥货紧价扬;三是由于今年4月国家严格控制化肥价格,去年搞淡储的相当一部分经销商亏本,今年淡储的积极性不高,资金也可能相当紧张。
据了解,化肥产销政策的调整思路是,取消对化肥生产、流通的各项优惠措施,原材料、用电、运输等均实行市场化价格,同时相应放开化肥价格管制;与此同时,把对化肥行业的补贴转成对农民种粮的直接补贴,政府仅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内采取措施。
吴君杨介绍,目前国家正在研究有关化肥行业的发展问题,包括对化肥生产继续实施现行的优惠政策;研究对化肥企业采取新的扶持政策;研究建立化肥淡季储备制度,调节市场供应;研究对化肥出口(尿素、磷酸二铵)进行控制;取消尿素、磷酸二铵出口退税政策虽暂定一年,但可能继续实行;继续监控化肥价格监管,扶持部分化肥连锁经营企业;支持氮肥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规范化肥市场,加大对假冒伪劣化肥的打击力度等。
作者:王长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