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自成 岳秀健
宏观调控是一柄“双刃剑”。从长远看,宏观调控手段的多管齐下给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带来了契机。它既为商业银行稳健发展创造了良好稳定的经济环境,又为调整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营销优良客户提供了可能,也有利于培植新型的信贷文化。
但从短期来看,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阶段,国有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趋紧,业务发展速度特别是信贷投放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业务经营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宏观调控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基础货币减少,银根紧缩,可用资金大幅减少,资金形势趋紧;企业资金紧张,提高经济效益难保障,偿债能力下降,企业经营风险将转换为银行信贷风险;客户准入的门槛调高,不能完全取得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财务减亏形势不容乐观;民间借贷有可能抬头,国有商业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稳定金融秩序的主导作用面临挑战。
从长远和根本上说,当前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与银行审慎经营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必须以大局为重,毫不动摇地贯彻执行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针对宏观调控已经或即将产生的负面影响,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标本兼治,把宏观调控的措施落到实处。要搞好“三个结合”。一是把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经济结构优化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无论是经济过热或有效需求不足形势下的宏观调控,都要切忌盲目“一刀切”。目前,在服从宏观调控大局的同时要保护好重点客户,保证优质客户的资金供应。在调控总量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决不能因为要控制贷款总量而放松市场营销和对客户的服务,要着眼于贯彻落实当前国务院及中央银行、银监会做出的一系列宏观调控重大决策,按照“总量控制、有保有压、区别对待、调整结构”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平稳过渡,保证重点。还要通过收劣质、压劣质贷款来保证重点客户、优质客户,特别是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的地方支柱性客户的贷款需求。绝不能面对调控因噎废食,停止一切贷款,或竭泽而渔,为完成压缩计划,压减优良客户贷款。二是把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结合起来。这一结合需要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职能的配合。主要是通过创造公平环境,强化竞争,激发微观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以促进经济发展。三是把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多年积累起来的,是多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毕其功于一役不现实,但又不能悬而不决。所以,在治标的同时也要考虑治本,要着手解决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关键是各级政府部门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消除“政绩观”,消除各种短期行为。
(二)加强同业合作,共同联手防范金融风险。有专家认为,本次宏观调控,企业可能并不是最后、最严重的受害者,银行系统的风险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金融同业的合作更显得重要。一是人民银行要加强对各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及时传导各种政策信息,采取积极措施防止银行资金投向风险领域、投向“雷区”。二是积极发挥中央银行以及同业公会的作用,实现商业银行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对企业的资金营运加强必要的监督。三是同业联手,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
(三)加强金融监管,打击无序竞争。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的金融竞争环境已大为改善,守法经营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金融业的行为主流,但在少数地方,无序竞争现象仍时而“死灰复燃”,扰乱了金融秩序,也加大了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部门应大力倡导依法合规经营、公平竞争、靠优质服务取胜等经营理念。既要严厉打击以各种“明贴暗补”手段变相抬高存款利率的非正当竞争行为,又要严厉打击不惜以降低门槛等倾销手段向他行资产客户渗透,不顾条件竞相进入他行优良客户的行为。要严格防止某些徒有虚名的企业钻银行间竞争的空子,尤其是要关注集团客户的风险。
(四)加强信用环境治理,加大清收盘活力度。越是在宏观调控趋紧的形势下,越要加大清收盘活的力度。只有打好清收盘活攻坚战,才能调整信贷结构、降低不良贷款率,才能保证优质客户的资金需求。目前清收盘活已经进入攻坚阶段,需要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更需要得到党政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一是要继续深入开展创建“信用安全区”活动,打造“诚实守信”的社会大环境。二是要严厉打击借改制、破产之名的各种恶意逃废债行为,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三是司法部门对银行胜诉未执行的案件要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提高诉案的执行率和执结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