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权威分析) 外商投资在产业目标与方式上出现新动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 05:44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我国已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总体运行良好,在国民经济总量,特别是在国民经济增量中所占比重持续提高。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向制造业倾斜的特征尤为突出,对我国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结合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我国急需发展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技术更新快的特点,仅靠我国国有企业 很难有此能力开发,一般民间资本和中小资本更是难以承受如此大的风险和投资,而利用跨国公司在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获得世界较先进的技术,既能够避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带来的风险,又是缩小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差距的有效途径。

  引进外国资本是资本形成的方法之一,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则是我国引进外国资本的一种主要形式。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吸引了众多的外国资本。不断增长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促进我国的科技进步、增加外贸出口、缓解资金紧缺、增加财政收入以及增加就业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外商投资出现了新的动向和变化,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可以预见,外资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将继续产生一定的助推作用。

  外商投资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1983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仅6.4亿美元,1990年为34.9亿美元,2002年达527.4亿美元,比1983年增长82倍,2003年实际使用外资达535.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已跃居全球第一位。

  1、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

  近6年来,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下同)的比重不断提高(见表1)。1998-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达16.1%。1998年外商直接投资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为20.9%,到2003年时已达27.2%。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的较快增长,及其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比重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发展。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至8月累计,我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8748家,比上年同期增长11.7%;合同外资金额958亿美元,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56亿美元,同比增长20%。截至8月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94025家,合同外资金额1036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450亿美元。

  在吸收外资保持一定规模的同时,我国吸收外资的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质量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从总体上来讲,服务贸易领域吸收外资在全国吸收外资总量中的比重有所提升;二是在制造业吸收外资方面,外商更趋向于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附加值和资金附加值比较高的企业以及研发中心;三是吸收外资在区域结构上更趋于合理。东部地区吸收外资所占的比重仍在85%以上。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吸收外资增幅提高。

  从经济运行情况看,我国已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总体运行良好,其工业增加值、出口额、税收、银行结售汇顺差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国民经济总量,特别是在国民经济增量中所占比重继续提高,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2、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向制造业倾斜的特征愈为突出。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自1999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呈逐年上升态势。1999年到2003年,我国制造业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1696.6亿美元;2000年以来的年均增速达13.1%。其中2003年,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69亿美元,占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69%(见表2)。

  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的投入主要分布在加工工业,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深加工工业。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制造业中吸收直接投资最多的一个行业,该行业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由1999年的31.46亿美元跃升至2003年的91亿美元,年均增长7.3%。

  外商企业在一些一般性加工工业的投资中所占比重也较高。一般而言,外资工业中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多数为国外跨国公司或大型企业的投资,而一般加工工业则大部分为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小企业所投资。加入WTO之后,大型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增长较快,其投资比重持续上升,同时外商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也获得更好的条件,因而会导致外商对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迅速增长,其所占比重也会较大幅度提高。相应地,外商对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比重会逐步下降。

  外商对技术密集型加工工业投资比重的上升,将对这些技术水平、经营效率和国际竞争力较低的产业以及其中的民族工业带来较大冲击。但从长远看,有利于促进包括民族工业在内的整个行业较快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从另一方面看,外商对技术密集型加工工业投资比重的上升和对一般性加工工业投资比重的下降,符合我国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要求,将对我国工业结构升级的进程起明显的推动作用。

  外商投资出现新的发展动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尤其是生产全球化和消费倾向全球化程度的提高,拥有丰富的高素质、低成本劳动力资源和技术人才以及庞大的消费市场,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的中国受到了跨国投资商们的青睐。自1993年起,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吸收外商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有400多家在中国设立了企业。2002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吸引外商投资最多的国家。

  数据显示,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近3年的时间内,外商在华投资目标、投资结构和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单纯的加工贸易型转向生产基地+销售市场型。外商不仅把中国作为出口基地,更是作为重要的销售市场和利润来源,投资动机从寻求资源转向寻求市场,投资方式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1、从合资合作走向独资或控股。由于合资双方在利益和文化上的差异,加之对中国市场由陌生到熟悉,政策环境由紧到松,跨国公司现在更倾向于建立独资企业,或者通过增资扩股在合资企业中取得控股权,以便分享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知识库等战略资源。

  2、对华投资的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从劳动密集型的小项目到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大项目,从一般加工业到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去年,中国吸引外资突破500亿美元,成为世界最大的外资流入国;汽车、集成电路、电信、金融、旅游、咨询、物流、批发和零售、公用事业等成为外商投资新热点。跨国公司还实施多元化战略:在中国市场推出多个产品、品牌或服务,对产业的上、中、下游或生产、流通、售后服务各环节进行系统化投资,以主导整个产业和市场。

  3、占市场制高点。从传统的投资建厂到并购业内龙头企业或上市公司,跨国公司以高起点、短周期抢占市场制高点。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和经营重心的转移,跨国公司纷纷在华建立地区总部,就近管理和协调在华业务,整合内部资源、提高运营效率。经商务部批准,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投资性公司已有220多家,它们已经或正在向地区总部转变。目前,上海经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超过50家,北京有近30家。据美国《财富》杂志调查,92%的跨国公司计划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首选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区总部的入驻,既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增资和投资,又带动了跨国公司头脑型机构的设立。

  4、面向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开展研发。跨国公司纷纷在华建立地区性研发中心,挟资金优势网罗本地优秀人才,面向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开展研发。目前,跨国公司在华地区性研发中心达400多家,仅上海就有100多家,它们既是跨国公司全球研发体系的重要支撑,又是聚焦中国市场的研发主体。

  5、实现生产要素的国际交换和全球流动。从本土化经营到全球化运作,跨国公司将中国市场视为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纳入全球生产、供应和研发体系,实现生产要素的国际交换和全球流动。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的生产基地、采购中心和研发中心,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而且面对全球市场。如西门子在上海建立的全球性手机生产基地,年出口量已超过1000万部;联合利华等公司还将中国本土的管理或技术人才派遣到海外工作。

  6、竞争模式发生改变。从输出产品、技术到输出品牌、标准,从有形资产的较量到无形资产的博弈,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模式发生改变。耐克、伊莱克斯等公司通过许可生产、贴牌加工等方式,进入中国运动鞋、家电市场;百盛集团、万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以特许加盟、品牌管理等形式,进入了中国的快餐、酒店管理市场。

  7、投资质量进一步提高。今年以来,在保持一定规模的同时,外商投资企业运营质量进一步提高。上半年累计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3%,税收总额增长25%,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重为20%左右。在约23万家现存注册外商投资企业中直接就业人员超过2350万人,占全国城镇劳动就业人口的10%以上。

  从以往二十多年来外商投资的情况来看,一半以上的投资来源于我国港台地区和国际华人的中小资本,投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小型项目居多。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开始资金规模较大的项目投资,投资于重化工、大型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我国外资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随着我国的入世和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实施,发达国家将会加快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

  外商投资未来发展趋势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领域,特别是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的投资,将会有更多外资进入相关领域,带来相应的就业机会。银行、保险、电信、外贸、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将提供相当一批收入较高、同时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也较高的就业岗位。

  据商务部预计,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将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预计增速会比去年有所下降,全年累计实现贸易顺差也将进一步减少。今年进出口总额将接近或突破1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左右。其中出口将达到5050亿美元左右,增长约15%;进口将达到4950亿美元左右,增长约20%。进口增幅将比出口增幅高5个百分点以上。

  1、影响外商投资的几大因素

  总的来看,当前有以下因素影响今年的外商投资。

  1、投资和贸易环境的改善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首先,今年是履行加入世贸组织协议的关键年份,也是《行政许可法》付诸实施的一年,我国的投资环境将会进一步改善,跨国公司会继续进入我国,并以此带动我国的出口。其次,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商务部再次降低外贸门槛,这将进一步扩大外贸主体范围,激发民营企业进出口的活力,促进外贸快速增长。再次,从2004年开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协议的部分内容开始实施,一些重要商品实行零关税,在部分商品增加进口的同时,对扩大出口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外贸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将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2、进出口关税降低和非关税措施的进一步取消将会增加进口。今年我国继续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取消了一批商品的非关税措施以及增加部分商品的进口配额。我国的关税总水平目前已降至10.4%,其中工业品降至9.5%,已经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非关税措施进一步减少,投资领域进一步放宽,银行、保险、证券、分销等重要服务部门的竞争压力增大,农业、汽车等产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这将会进一步带动进口增加。

  3、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将影响出口规模的扩大。2004年1月1日起,我国平均出口退税率下降到3%。出口退税率的降低会导致出口增速有所下降,贸易顺差也会应声而落。据估计,此次出口退税率下调对我国出口的抑制作用,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显现。另一方面,出口退税率下降还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商直接投资的信心,其带动出口增长的效应将减弱。这是因为,由于目前外商投资的领域大多是制造业,其产品大量用于出口,降低出口退税率,加大了产品成本,一些跨国公司有可能放缓对我国产业转移的步伐。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因素对2004年吸收外资将产生不利影响,会制约潜在的外资流入,同时会导致一部分跨国公司转移生产能力或从我国撤资。这些不利因素尽管在短期内会有不良的影响,但相对于有利因素而言,其作用有限,估计在1到2年内有相当一部分会逐步缓解。国际贸易摩擦,虽有可能对我国出口和吸引外资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但在近期内反应不会太明显。

  2、外商投资将有新导向

  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结合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我国急需发展的产业,新的外商投资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鼓励外商投资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化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二是鼓励外商投资交通、能源、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三是鼓励外商投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和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外商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四是鼓励外商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机械、轻工、纺织等传统工业,实现装备工业的升级换代;五是鼓励外商投资综合利用资源和再生资源、环境保护工程和市政工程;六是配合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战略,鼓励外商投资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的优势产业;七是鼓励外商以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八是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九是按照入世承诺,积极推进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

  此外,我国将进一步深化包括外商投资在内的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担风险的新型投资体制,对外商投资项目,将改革现有的行政审批制度,主要从维护经济安全、保障公共利益的角度,从市场准入、行业规划、资本账户管理等方面进行审核。努力做到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和增加透明度。

  关注外商投资四大问题

  一、外商投资不均衡的不利影响。当前,我国新增外商投资主要来自亚洲,约有70%的新增企业、60%的新增外方认缴资本来自亚洲的国家和地区。而在来自亚洲的外商投资中,又有50%以上来自我国香港,12%以上来自我国台湾。与此同时,来自其他地区的国际资本则较少,尤其是来自经济发达的欧洲的外商投资不仅数量少、比例小,而且还呈萎缩之态。

  外商投资来源的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形成了外商投资在我国地域分布上的不均衡。东部和西部地区是我国外商投资不均衡的两极,东部地区外商投资多,而且有快速增长之势,西部地区外商投资少,而且呈萎缩之态。一是,西部地区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基础、市场环境、以及交通运输通讯条件等方面均不如东部地区优越,导致生产经营成本过高,因而对外商投资缺乏吸引力。二是,受外商投资来源不均衡的制约。我国的外商投资主要来源于我国香港和我国台湾地区,以及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亚洲、北美洲、大洋洲国家和地区,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约占全部外商投资的93%。

  由于地缘经济的影响,对上述国家和地区来说,我国内地东部地区在地理上和他们距离最近,投资最为方便。而离我国内地西部地区较近的欧洲、中东、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由于种种原因对我国投资少,因而我国西部地区也就较少受到外国投资者的惠顾。

  二、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的出现,对部分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形成一定阻碍。众所周知,在我国对外贸易强劲增长中,外商投资企业功不可没,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增加,并从新世纪开始,已经占据我国出口的50%以上。

  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关税、配额等贸易壁垒大大削减,而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更加隐蔽的贸易保护手段则在许多国家抬头。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针对我国的反倾销立案增多,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强,使我国产品的出口阻力不断增大,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大幅增加。

  这对我国吸引外资将带来两个直接后果:一是会导致一部分跨国公司将其加工制造厂从我国境内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以避开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出口限制;二是将影响潜在的国际资本进入,特别是制约跨国公司的制造环节向我国转移的步伐。

  三、国内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外资的流入。新的出口退税政策从2004年1月1日开始执行,对出口产品的综合退税率平均下调3个百分点。一些外商投资企业由于预期利润下降,可能会重新调整其生产布局,以避开新增加的成本负担。2003年11月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公布以来,已有一些国际知名企业考虑将其新接的订单转到其他国家地区生产。

  四、我国内地部分地区能源的紧张也将影响外商投资的步伐。2003年以来我国能源供应紧张,2004年仍然没有缓解迹象,极大地影响了国内企业的生产,也将制约部分制造业资本的流入。去年以来,我国国内能源供应十分紧张,特别是东部和东南部地区能源瓶颈效应突出,拉闸限电时有发生。专家认为,2004年全国电力供需矛盾仍会十分突出,全国约有2000万千瓦以上的电力缺口。同时能源、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供不应求,致使许多企业开工不足,制造业成本上升,极大地影响了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

  对策:扩大外商投资应有新视野

  1、利用外资调整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应着力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努力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借助外资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是缩小我国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差距的有效途径。有学者认为,目前除了资金、技术和出口等原因外,要想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还有两个重要原因值得关注:一是国有企业改革;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外资介入。

  跨国公司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技术提供者,也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推动者和策划者。因此,应利用外商加大对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这一战略变化的特点,加速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使之得到跨越式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技术更新快的特点,仅靠我国国有企业很难有此能力开发,一般民间资本和中小资本更是难以承受如此大的风险和投资,而利用跨国公司在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获得世界较先进的技术,既能够避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带来的风险,又是缩小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差距的有效途径。

  跨国公司在华对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投资的加大,对于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促进作用。目前,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已经表现出明显的跨国公司主导型特点。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其外资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值中的比重已经接近50%。而深圳市针对跨国公司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特点,积极实现与世界高端产品及先进制造业的紧密对接,在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光通信器件、光显示技术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方面,构筑完备的产业链条。

  加大政策倾斜,加快外资进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速度。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外资已经对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利用外资进行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应鼓励跨国购并,在重组中应防止国企的跨国公司化倾向

  首先,应有效合理地利用外资重组国有企业是实现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的一项重大举措。

  其次,在利用外资进行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过程中应鼓励跨国公司购并。利用外资重组国企,一是通过吸收跨国公司参股改变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从而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增强其竞争力;二是通过跨国公司购并方式将企业卖给跨国公司或形成跨国公司控股,从而在总量上降低国有企业的比重,实现有进有退的战略目标。

  在重组国有企业过程中也应防止跨国公司化倾向。在利用外资重组国有企业时,除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外,还应该防止过度开放带来的跨国公司化。由于跨国公司通过大量的跨国兼并和设立子公司对东道国的经济进行控制,使东道国丧失经济主权,这种跨国公司化的负效应是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中尤其要警惕的。

  3、利用外资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区差距,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发挥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吸引外资,优化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市场以及雄厚的工业、科技基础构成了外资热衷西部,纷纷抢滩登陆的势头。此外,成本低廉仍是我国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主要优势。

  扩大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提高外资质量。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外商直接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应重在环境建设。多年来造成西部经济落后的原因比较复杂,而经济开放性不够、基础设施条件差、投资环境不理想是难以吸引外资的主要原因。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投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据统计,自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新开工的西部开发重点工程达到50个,投资规模达7000多亿元。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西部地区的面貌。国家还出台关于鼓励外商投资西部地区的若干政策,这些政策无疑为我国西部利用外资,加速外资向西部的流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4、改善外资结构,促使外商投资的多元化发展

  继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进一步完善国内投资环境,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继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在保持一定引资规模的同时,注意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注意提高加工出口产品的附加值率和扩大相关产品的国内采购。加强对外资结构和投向的引导,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市场开放、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环境。表1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比重(单位:亿元人民币)年份 工业增加值 外商投资企业

  绝对额 比上年增长% 工业增加值 比上年增长% 所占比重%1998 19422 -4055- 20.919992156511.04851 19.6 22.52000 25395 17.86090 25.5 24.02001 2832911.6712817.0 25.22002 31482 11.18091 13.5 25.72003 41045 30.4 1117438.127.22004 33911 17.19527 20.6 28.1

  注: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2004年为1至8月累计。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景气月报》。表2 1999-2003年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按行业分) (单位:亿美元)年份 总 计制造业合计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占制造业的比重(%)1999 403.2 226.0 31.513.92000 407.2258.445.917.82001 468.8 309.1 70.922.92002 527.4 368.081.422.12003535.1 369.4 90.824.6

  资料来源:商务部。上海证券报 国家统计局 严先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