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银行战略:谁是未来的强者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01:13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潘功胜 过去几年中,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成功的变革,刷新了整个中国银行业的版图,成效斐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个全球经济体系和金融格局迅速变化的时代,中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如何选择持续变革的战略和路径,其意义和影响将是多元的、重大的和深远的。 变革的成效 脆弱的银行体系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经济,成为对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及长远经济成长的最大潜在威胁。中国的金融架构是一个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并且中国渐进式的改革与转型缺乏转轨成本的制度安排,随着企业大规模改革和经济结构大幅度调整,经济转轨的成本特别是国有企业转制成本,逐步转移到国有商业银行,积淀、演变并最终体现为银行的不良贷款。加之国有银行自身也处于转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体制陈旧、观念、机制、管理问题,进一步加剧了银行的危机。 对于中国银行业长期积累的风险,一些国际媒体和机构曾做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技术上已经破产、银行业危机随时可能爆发的判断。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金融体系脆弱性可能带来的巨大金融风险加深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银行体系稳健经营重要性的认识,亦令国有商业银行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身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此过程中,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步形成的对银行改革进程的时间约束开始发挥作用,此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出现的一系列举措便被置于一个十分明确的过渡期时间表中。 2003年底,中央政府关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大决策付诸实施。中国国有银行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国家注资与剥离坏账进行大规模财务重组,以尽可能快地解决历史存量问题;通过股份化包括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从根本上改变银行传统的产权与经营机制,健全公司治理;通过股票公开发行进一步募集充实资本金,强化对银行的市场约束,推动促进银行的持续改革。这个思路参照了国际上银行重组的经验,又糅合了中国具体国情,为中国银行业改革提供了一条清晰、务实和可靠的路径。 几年来的事实说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路径选择是正确的。无论何种标准来衡量,无论在何种范围来比较,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改革成效都能称之为显著。从改革成本角度,工行、中行、建行、交行股份制改革与境内外成功上市,国家垫付的改革成本得到了补偿,国有资本大幅度增值。从经营绩效看,改革催生了一个健康的银行体,主要经营指标(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成本收入比、ROE、ROA等)均达到国际银行业的较好水平;从公司治理角度,银行的法人治理架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及外部市场约束等已经发生深刻变化。 国有银行改革争议与理性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过程一直伴随着各种争议。争论的主要问题包括:不良贷款是否要二次剥离,外汇注资程序是否合法,是否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革,是否需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国有金融资产是否贱卖,国家金融安全是否受到威胁,上市是否是国有银行改革的必由之路,公司治理的“形似”与“神似”等等。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