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张维迎:市场化改革与收入分配(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0日 11:25 经济观察报

  我们发现,贫困人口比例的降低,跨省看的话,它与每个省的GDP的增长有显著的关系。GDP增长越快的地区,贫困人口减少的速度越快。这印证了邓小平的一句话,“发展是硬道理”。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几乎每个人的生活水平都在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扩大了。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基尼系数按照现在的统计都是上升了。但是大家要注意一点,就是按照世界银行的计算,全中国的基尼系数2001年接近0.45,但如果城乡分别计算,城市是0.37,农村是0.33,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远低于0.4。即使全部人口的基尼系数,如果把生活费用的差异考虑进去,不到0.4。这就是厉以宁教授讲的二元结构带来的统计方面的问题。

  现在有一个新的说法是 “改革的成果全民分享。”这里有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过去30年的改革成果是不是全民分享了?我个人的答案:是的,但分享的程度有所不同。我认为,尽管改革30年不同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是扩大了,但中国社会的公平程度大大提高了。我讲的是公平程度包括机会均等。衡量社会公平的指标之一是收入的流动性,也就是不同收入人群是如何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根据斯坦福大学Pencavel教授的研究,中国收入的流动性大大提高了。如果把城市人群按收入划为五个组,我们发现,1990年最高收入的人群在1995年只有43.9%仍然属于最高收入的人群,而有近5%落入最低收入人群;1990年最低收入的人群也只有49.6%的人到1995年的时候仍然属于最低收入人群,其他50.4%的人都已经跳出最低收入阶层,其中2.1%的人进入最高收入人群。这意味着机会均等大大提高了,收入差距扩大并不是富人总是越来越富,穷人总是越来越穷。

  对比一下美国。美国在1993年处于最低收入的人,1998年仍处于最低收入的是70.4%,而1993年处于最高收入的人,1998年仍然属于最高收入人群的比例是50.1%。这两个数字都远远高于中国的数字,说明中国收入的流动性比美国还高。

  现在有关收入分配的争论越来越多,涉及到怎么评价我们的改革成就。发展还是不是硬道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是否正确?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不是应该坚持?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回答从跨地区数据分析中得到的几个困惑。

  第一个困惑是有关GDP的增长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中国基尼系数的扩大是伴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长而来的。那么,收入差距是不是都是为了实现GDP增长而必须付出的代价?从跨地区的数据看,不完全是这样。如果我们用横坐标代表各省人均GDP,纵坐标代表2001年的基尼系数,我们发现人均GPD水平越最高的地区,平均的收入差距反而是越小。如果从人均GDP的增长率来看,也是一样的。平均而言,人均增长率高的地区,收入分配的差距反倒是比较小,特别是浙江、福建、广东这些省份;而那些收入增长率比较低的地区,收入分配的差距反倒比较大。

  第二个困惑是国有经济规模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因为国有企业更接近于按平均劳动生产率支付工资,所以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相对小,而私有企业是按照个人的边际生产率支付报酬,收入差距比较大。一个自然的推论是,国有部门占经济总量比例大的地区,收入差距应该比较小。但我们看到的数字跟我们得出的结论恰恰相反。如果横坐标代表一个省所有的就业人员当中国有部门的比例,纵坐标代表基尼系数,我们发现,平均而言,国有经济比重越高的地区,收入差距越大。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