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蒙:学者难道不该替百姓说话吗 别悠忽民情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 08:14 新浪财经 | |||||||||
本来没什么时间,但浪费点也无妨。 中国有句俗话叫: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今天,身为北师大教授的钟伟君,竟然以“求真是学者第一要务”为托词,得出“替百姓说话不是其必然使命”的怪诞论调。
笔者虽未见过钟伟其人,但对北师大却十分的熟悉,时常在晚饭后去师大校园溜达几圈,一来锻炼身体,二来感受底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是师大的校训,就立在师大小南门附近。如果身为人师的钟伟,在课堂上也布道“替百姓说话不是其必然使命”,“行为世范”看来就要大打折扣了!由此,又怎谈得上“为人师”呢? 好象心有灵犀。 前不久,也是一个北师大教授,名字叫董藩的,在浙商大会上鼓噪说:“要理解中央政府的难处,但是对某些政策的后果十分担心”;前一段房地产调控“出发点是对的,但手段和措施是错的,决心是很大的,但效果是很差的”;“我不主张目前的行政干预,而且也很担心其效果”;“暴利不是房地产调控的理由,不要拿单个的项目的利润率衡量。‘打倒任志强,没房子的还是没房子’。”“空置率过高是天大的谬论,在这个问题上,我和任志强是对的”……最后对参会地产商“卖乖”说:“房地产常态就是涨的,请大家放心。” 结果怎样呢?结果,这个被喻为在财富上“抓痒”的教授引来叶檀一顿狠批——学者在社会问题的讨论上比较从容,像优雅的长衫党,因为不直接与利益打交道;商人与其雇佣的代言人像短衫党,得拎着板斧上阵……如果说任志强言论的效果是激怒民意,那么,董藩就是以理论根据为这些言语做注,充当学术美容师的角色。 话说,董藩“黔驴技穷”,钟伟披挂上阵。 在《房价骤降房地产崩盘 中国经济将付出沉重代价》一文里,钟伟开篇就耸人听闻:如果房价12个月内下跌30%,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可能激升到1.02万亿,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将上升3.2个百分点;对政府而言,由此增加的负担相当于建行、中行改制上市的全部花费;对居民而言,大致相当于14%的家庭财产被蒸发。 在此番假设下,于是乎“先入为主”得出“崩盘结局”。他自言自语:如何理解行业崩盘的结局?房地产行业的悲剧,对政府而言,大约相当于其未来再处置中国建设银行加上中国银行改制上市过程中的同等不良资产负担;对居民而言,大致相当于其14%的家庭财产全部蒸发。可是,结尾时却给人以“灰溜溜”的悻悻感——各方应有理性的预期,调控是完全必要的,但绝不意味中央希望楼市崩盘。 也许是嫌不过瘾。 紧接着,钟伟又抛出一文。在《房价骤跌 将很少有人能幸免于难》里,钟伟难避无视民情民意乃至曲解“国条”之嫌,故伎重演吓唬道:如果房价骤降,那么3.51万亿和房地产相关的融资,其中的1.02万亿可能蜕变为不良资产,这是一种粗略的短期情景模拟,尚未能揭示中长期金融风险。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意识到,无论从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从“国八条”到“国六条”,其主旨大体在于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平抑价格非理性上涨。那么为什么仍有如此汹涌的情绪期待暴跌?言下之意,就你钟伟沉着、富有吗? 最后,钟伟还是没忘记以“不打自招”,来为自己的《幸免于难》作解释——我从未试图运用一个粗略的房价骤跌估测,来得出房地产行业要挟或者并未要挟中国银行业之类的结论……我们就有理由同样不天真地认为,面对房价的大起和大落,很少有人能幸免于难,除非他目前是赤贫的无产者。于此,“司马之心”路人皆知了! 正因如此,所以钟伟意犹未尽。为使自己“跛子说辞”能够“幸免于难”,于是无奈端出《求真是学者第一要务 替百姓说话不是其必然使命》。 首先,他就给众人扣上一个大帽子,故作潇洒推论出——稍通文墨的人都知道,在中国,悲观和批评的文章总是能轻易地获得掌声。但是,研究人员不会因为老百姓喜欢听什么他就说什么……此间,他又突然莫名其妙“祭出”:一个知识分子,从不应忘记他的社会责任,但是很少有一个行业像经济研究这个行业一样,因为说实话而引致公众普遍的误解。在此,既然“不应忘记社会责任”,那么替百姓说话难道不是知识分子必然使命吗? 够了。虽然就此打住,但还是忍不住奉劝稍通文墨的学者们:不要再玩弄“文墨”了——否则悠忽大众和民情,只会闪坏自己腰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