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地方稳增长为何只能求助央企

2014年07月04日 06:21  南方都市报  收藏本文     

  尽管距离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的出笼还有一周左右的时间,但近期各地政府已经坐不住了,很多省份召开经济分析会议,部署下半年的经济工作。而这些会议的共同主题是,将稳增长作为政府的主要任务,强调加大投资力度,成为目前遏制经济下滑的最主要手段。

  自今年以来,伴随着经济数据出现的下行,地方政府一直把“稳增长”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中央政府虽然没有像前几年那样出台全面刺激政策,但也推出了多项与基础建设设施和民生直接相关的“微刺激”政策。各地对于这些“微刺激”政策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推出了不少投资项目,希望以这些项目的展开来给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尽管以投资来拉动G D P的经济增长模式出现了许多副作用,政府也在努力放弃对这种模式的依赖,但是当经济增长这个头等大事出现危机的时候,最能见效果的便是以此为途径来稳增长了。

  但是,再能够鼓舞人心的投资项目,如果没有资金的投入,它就只能是一张画饼。当初中央提出4万亿投资计划后,紧跟着便是货币政策的全面放松,央行[微博]以持续调低存款准备金率来向市场源源不断地放出流动性,商业银行增加信贷规模甚至被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这种由权力推动的稳增长很快实现了它的目标,但它的后果是使市场流动性膨胀,导致物价飞升,民众并没有从经济增长中得到多少好处,反而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因此,此次中央政府尽管再度要求用适当的投资项目来刺激经济增长,但在货币政策上并没有给予配合,只是推出了定向降准的措施,信贷流向被严格地控制了起来。于是,地方政府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它们可以推出一连串投资项目,却没有力量将其从图纸上转化成现实。

  于是,我们看到,近期地方政府纷纷与央企联络,希望央企到它们治下的地盘去进行投资。对此,央企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大多热情回应。财大气粗的央企已经成为地方大员眼里的“救命菩萨”,有的地方甚至准备把根据“微刺激”政策出台的一些民生投资项目,如教育、医疗、养老等,都交给央企。已经做大做强了的央企,是有能力挑起地方经济增长的重担的,而地方上的民营企业在这股“微刺激”的热潮中却只能无所作为。是民营企业对“微刺激”之下的投资项目不感兴趣吗?似乎不是。一年来,中央政府不断地出台政策,扩大民营经济的准入空间,在地方政府稳增长的部署中,民企本来是能够派上大用场的,但是我们却很少看到民企在这方面的作为,以至于地方政府不得不转而求助央企。这只能说明,央企多年来的“野蛮生长”,已经对民营企业产生了排斥效应,即使地方政府推出了大量投资项目,它们也难以挑起这副担子。

  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当时也上马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但就当时来说,民营企业的准入空间还没有现在这样大,这些项目很多都进入了央企的腰包,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央企正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最近几年,其投资规模得以迅速铺大的,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民营企业在这几年生存艰难,即使在信贷宽松的那几年,它们也未能得到多少信贷支持,以至于有不少民营企业难以为继。

  今天,几年前的这一幕正在重现。民营企业难以在地方的“稳增长”中担负起挑大梁的角色,这是中国经济结构板结化的表现,目前,这种情况其实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一些央企尽管抛出了混合所有制的绣球,但民营资本却少见热烈的响应,不是它们对参与现在由央企占据的市场不感兴趣,而是实力不够。现在地方政府与央企加强合作,则可能导致这种板结化的经济结构更为严重,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将更加逼仄,以至于影响到经济转型的顺利推进。现在的“微刺激”项目,如果都是由央企一手操办,甚至由它们将市场进一步垄断起来,民众能够从中收获多少红利,仍然充满疑问。看来,政府有必要引导“微刺激”与定向降准结合在一起,使通过定向降准释放出来的信贷资金能够流向民营企业,让民营企业有能力借助“微刺激”的推进而壮大起来。

  (作者系财经评论员)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党报3评徐才厚案:第3篇直接由中央点题
  • 体育世界杯-勒夫遭炮轰!能进八强真幸运
  • 娱乐曝汤唯原定婚期为8月 或为保胎延至10月
  • 财经钱去哪儿了:110万亿M2有多少流入房地产
  • 科技发烧Ke | 风语者:电扇也能玩出新花样
  • 博客张斌:美国门神一身刺青走红(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夺刀少年家属否认柳艳兵被澳门大学录取
  • 谢百三:一切经济已见底观点都牵强
  • 彭商强:A股的大牛市不能靠吹出来
  • 童大焕:全面取消限购是大势所趋
  • 易宪容:地方政府隐性救楼市风险更大
  • 陈思进:迪拜股市沦陷给中国地产警示
  • 叶檀:取消房地产限购正当时
  • 叶荣添:涨停板之路正式开启
  • 李锦:反腐为国企改革铺路
  • 余根钱:过度炒作导致温州房价下跌
  • 钮文新:股市“资本底”再被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