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乐百氏到汇源 卖品牌很可怕(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6日 15:19  东方早报

  “对卖品牌现象,我从痛心失望到无话可说,所以你看我曾经为苏泊尔等品牌的被并购而写了《民族品牌之殇》《品牌并购,豪门盛宴下的悲哀》等文章,但这次这么大的事情,都还没写评论文章。卖品牌一旦成为老板趋之若鹜的行为,那是很可怕的现象。”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专家吴世昌告诉理财一周报记者。

  吴世昌分析,汇源能活下去已经是不简单了,指望它被并购之后能发扬光大是不可能的。第一:外资并购中国品牌的目的并不是要发扬光大,而常常是为了消灭竞争对手,或者利用渠道等资源。第二:内部管理往往在并购之后开始出问题,就比如乐百氏就是这样的,外资作为资本方必然要介入内部管理,而原有的团队必然会与外资方出现冲突。很多原先优秀的管理者会选择离去。福建的一个啤酒品牌被外资收购后就明显出现这个问题,虽然这个品牌的总体业绩还是增长了,但是建立在拓展新市场的基础上,而原有市场在逐渐萎缩。第三:今年整个中国的民族情绪高涨,对这种“卖品牌”现象大众已经深恶痛绝,你看以前其他案例就没有掀起这么大的波澜。因此原先这些民族品牌的忠诚消费者有很大部分会选择不再消费这个品牌。就比如我在福建,我以前是那个啤酒品牌的忠诚消费者,逢人都说其好,但现在不同了,已经在抵制了。第四:竞争对手会在外资整合这个品牌的艰难时期,揭竿而起。品牌操作,势能很重要,当你处于艰难时期时,正是竞争对手的机遇期。

  知名品牌营销专家丁思辉对理财一周报表示,以前被收购的民族品牌结果都不太好,在逐渐销声匿迹,从中不难看出,外资品牌收购本土品牌后的做法和结果。其实,如果被收购了,主动权就在人家手里了,就很难保护了,关键是不要被收购,但做到这点也很难,因为收购的背后,有一堆人得到了现实的利益。

  如何保护民族品牌?

  为什么屡屡看到民族品牌被外资收购?该如何保护民族品牌?谈到这一问题,丁思辉表示,因为中国公司刚刚开始搞收购,刚开始肯定要走弯路,外资公司收购的历史要比我们长得多。收购在全球化经济中,是一个很正常很正当的竞争和经营手段,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如果从纯理性的角度来说,我们自己最重要的是要迎头赶上,多学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就像自身的品牌营销能力一样。说到底还是经验与实力的问题。

  李志起认为,中国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都比较差,把汇源放到国际上就是一个小企业,盘子小竞争力差,很容易被一锅端。要说保护民族品牌也要有选择性的保护,对于经济命脉的行业要保护。其他的还是要放开,保护是保护不出大企业的,还是要放到大海里去游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