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城汽车:不举债哲学碰到天花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2日 23:21  《中国企业家》杂志

  进军轿车“红海”,将挑战长城汽车既往的融资策略、财务安排

  文 | 本刊见习记者 谢璞

  7月14日晚,长城汽车(2333.HK)回归A股未被通过的公告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中国证监会网站上。在A股持续低迷的状况下,企业上市融资申请遭拒并不算意外事件。只是,这件事发生在有“最赚钱的民营汽车企业”之称的长城汽车身上,多少有些意外。

  此前不久,在谈到A股上市问题时,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曾对《中国企业家》表示:“长城汽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现金充裕。我们并不缺钱。”

  “如果不缺钱,此次融资申请未被通过也就很正常不过了。”国泰君安研究所汽车业分析师张欣评价说。他进一步指出,“如果不缺钱,那上市融资又为了什么?”

  A股上市的背后

  王凤英说的也没错,长城汽车一直在现金与盈利能力方面为业内所看好。有资料显示,2005年长城汽车拥有货币资金25.56亿元人民币,2006年则为24.29亿元人民币,到2007年此数据增加到了33.12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2005年-2007年,长城汽车毛利率分别为:27.69%、27.26%及26.96%,相比之下,同期国内上市汽车企业毛利率均值为15.09%、14.93%及15.01%。2007年,长城汽车实现销售收入近76亿元,净利润9.37亿元。

  拥有如此盈利能力与良好现金流的企业,融资申请被拒或许只能归结为时机选择不当。当然,在高油价、汽车原材料上涨的背景下,乘用车市场相对低迷,效益并不看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张欣指出。6月19日,国家发改委大幅提高成品油价格。据王凤英透露,当月长城汽车的SUV销售反应明显,“销量比上月下滑了20%。”

  王凤英7月2日对《中国企业家》表示:“此次计划在A股上市,不完全因为资金,毕竟目前我们的资金相对还算宽裕,而此时上市也不是最佳时机。回到内地上市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放大长城汽车品牌。A股上市之后,能够受到更多股民的关注,对于品牌的提升很有帮助。所以考虑到资本市场的因素,我们在去年底决定申请A股上市。”

  “缺钱”与“不缺钱”可以描述现实,但不能说明未来。如果长城汽车维持现有的规模,那么肯定是不缺钱的。但是如果它有进一步扩张的计划,那就另当别论了。

  A股上市计划不过是长城汽车扩张之路的“冰山一角”。在其背后,隐藏的是一项更为庞大的“307计划”。

  《中国企业家》从长城汽车独家获悉,所谓“307计划”就是自2007年6月1日起,到2010年年底,用3年零7个月的时间,在汽车领域投资100亿元。其中,用于轿车项目进一步提升产能的资金为30亿元,以期到2010年使长城汽车总产能达到50万台(其中,2007年长城轿车产能已达20万台,307计划拟将此再提升到30万台);配套零部件基地建设投入40亿元,新产品及研发投入30亿元。2008年1月,长城汽车已推出“精灵”轿车,拉开了进军轿车市场的序幕。

  此次融资计划涉及的6个项目,都包含在307计划之中。长城汽车计划发行1.21亿股A股,按照目前其H股股价估算,总体融资规模不会超过10亿元人民币。即便发行成功,再加上30多亿元的现金,仍远远不能满足其高达100亿元的投资需求。

  那么,这其中巨大的缺口由哪里补充呢?在A股上市暂遇挫折后,银行贷款似乎成为最值得考虑的途径。2007年长城汽车的负债率为30.65%,并不高,借贷还是有相当空间的。

  长城汽车有关人士向《中国企业家》透露,目前包括中信、建行等5家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对长城汽车的授信额度是20.5亿元人民币。

  但长城汽车方面表示,对于银行贷款,“暂时没有计划。”上马新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一是靠自有资金,还有就是,对于配套零部件项目的投资,可能采取与零部件供应商合作的模式,引入供应商的资金共同建设。最后就是,继续等待A股上市的时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此篇为精编网络版,欲知更多内容,请参见中国企业家网站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