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企业公民责任是全面的平衡(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4日 18:55 《数字商业时代》

  捐款多少无可厚非

  企业公民建设应成为企业的制度行为

  DT:在此次赈灾捐款中,有的跨国公司反应比较缓慢,网上评论对他们的捐款数量也颇有微词。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刘卫华:其实在我们的会员企业里,跨国公司恰恰是表现最多,反应也最快的。有一家会员英特尔公司,反应非常迅速,地震5月12日发生,5月13日就捐款30万美金。

  在和跨国公司的接触中我们发现企业公民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的制度行为。某些跨国公司来年的公益计划,已经和经营计划、营销计划、人力资源计划等一起在一年的开端就制定出来。这恰恰也是企业公民和简单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区别。公民本身就是一个法制的概念,企业公民提出的意义,在于“要把企业家的个人行为变为企业的制度行为”,这里突出的是“法制”,弱化的是“人治”。

  当然,我们在实际接触中也遇到这样的麻烦。他们审批某一项费用的时候要层层上报,有时候几千块的会务费都很令人头疼,因为要提前半年报计划。如果计划早已制定好,还有可能找不到支出的明目。

  但是为什么有的跨国企业照样反应很快?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应该还是有“特事特办”的机制和程序。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公民来讲,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跨国公司来讲,这种应急机制还是应该具备的。不能以“我们必须提前半年报计划”为理由,因为我们的地球总是会有突发事件。在这里,我们只能表示一点点合理的理解罢了。

  坦诚、透明步入良性循环

  企业公民要有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DT:发布企业公民报告,对企业有什么益处?资产回报率和公司的社会公益成绩是否成正比?

  刘卫华:肯定是有好处。不然的话,世界500强的绝大多数企业就不会定期发布它了。今年国资委的1号文件中,也要求我们的央企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有条件的企业要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规划和措施,完善社会责任沟通方式和对话机制”。

  发布这个报告,有很多好处。一是社会可以了解这个企业,二是出现问题,专家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给你建议和指导。三是对企业自身来说,起到了监督的作用。如果你总是有大问题,还敢发布报告吗?上市公司的股民肯定要关心公司的发展。5月16日,我在网上看到中石油向股民致歉的事情,称自己不盖办公楼、不买小汽车,要节省成本。我们的股民就在看着,就在监督这种承诺。这就是发布企业公民报告的一个类似作用。

  发布企业公民公告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即衡量企业是否稳定发展。股民投资购买股票的时候,一般都会参考企业经济指数的好坏,但是国外现在已经出现了一种社会指数。我国目前也有这种趋势。自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发布以来,深市主板已有21家公司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深交所适时也会推出这种社会责任指数。

  这两个指数相比,后者更有参考价值。参照社会责任指数,就会关注上市公司平稳、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比如企业的口碑和形象、政府的监督、是否合法经营等等。社会责任指数可以长期观察和参考,经济指数有时候却会突然断裂。例如一个企业有环保隐患,短期内经济指数上升,一旦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可能就会下滑。资产回报率和公司的社会公益成绩成正比。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公民的话,社会公益投入越多,企业效益肯定是越来越好。因为企业公民建设照顾了方方面面,没有偷税漏税,保护了环境,安排了就业,股东也满意。这时企业的公益投资越多,就只能说明它实力越来越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