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价值之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 09:5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宜飚  香港报道

  登上香港久负盛名的太平山顶,你会惊讶地发现,这里也有一家内地所熟悉的“国美”。能在香港最昂贵的地段插上一脚,这似乎显示了国美的强劲实力——不过,香港的基金经理们可不这么认为——他们甚至怀疑,国美能否继续维持这个店面。

  “在山顶这个黄金地段,如果没有服装那样20%-30%的利润,想都不要想(能够在这里立足)。”一位基金经理说。

  就在黄光裕对国内第二号家电经营商苏宁所提出的“价值高估论”引发激烈的口水战之时,令黄光裕意想不到的是,受访的香港基金经理们“反戈一击”,普遍认为苏宁的股价高于国美的股价,“有其合理性”,国美目前的股价“基本上反映了它的价值”。

  在8月11日,国美的股价最高也只走到6.32港元,而其10天、20天、50天平均值分别是6.729港元、6.623港元和6.272港元。

  收购影响国美价值?

  “我们没有低估国美。”香港辉立

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经理陈煜强称。他也耳闻内地的苏宁国美价值口水战,但在这个香港专业投资者眼中,目前国美的股价已是他们认可的范围。

  “国美刚刚宣布收购永乐时,香港资本市场曾予以很高的期望,从6块多涨到7块多,但是随后,国美很快又回到6.26港元,之后一直在此附近徘徊。大家开始很兴奋,认为一个中国最大的家电集团要诞生了,但是仔细一想,还有许多并不完美的地方,因此国美股价又被打回原形。”陈煜强解释。

  投资者所关注的“不完美”,最主要的就是怀疑国美和永乐的融合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由于两个公司有不同的市场重点、不同的管理人员、不同的企业文化,太多需要整合的地方,而投资者认为,这些因素都要反映在股价上。

  一个基金经理认为,联想和IBM的整合便是前车之鉴。他说:“国美买了(永乐)以后不一定能整合起来,即使可以,国美未来所面对的竞争,也不一定就是跟苏宁,还有沃尔玛和家乐福等外来竞争者。国美跟国内的零售企业相比,可能是最大的,但是在中国履行入世承诺后,随着外资

零售业的大举入侵,国美可就不是最大的了。”

  陈煜强也认同这种说法。“外资零售业与供货商谈判的经验很丰富,而且拥有国美根本无法相比的充裕资金。”陈说。

  不仅基金界对国美不看好,连国际投行对国美的收购也出现了较大的偏差。最看好的花旗和最不看好的瑞信,每股目标价格评估相差近3港元。

  花旗集团和美林证券7月发表的研究报告均表示看好国美。花旗认为,国美电器以总代价52.7亿元收购中国永乐,属正面消息,维持国美“买入”评级,目标价9.25港元。美林也将国美评级由“中性”调高至“买入”,目标价7.65港元。

  瑞信集团发表的研究报告则表示,预期国美电器并购中国永乐的交易,不会提升国美盈利,而且短期内将带来摊薄盈利的效应,给予国美电器“逊于大市”的评级,目标价仅为6.5港元,并认为当前为沽售国美股份时机。

  国美不如苏宁?

  香港业界认为,苏宁股价高于国美,有其合理性——两地市场对股价的判断历来存在不同的标准。

  而对于苏宁,据香港业内人士透露,苏宁背后有南京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它的不少产品都不愁出路,所以它的毛利率比国美高很多。”

  还有一些判断标准对国美不利。私募基金经理萨穆杰分析了国美的存货,认为其中有不少可能需要撇账,他认为,即使按目前的股价计算,国美的市盈率也达到了21倍,在香港业内属于偏高的范畴。

  对中国制造业和物流领域颇有研究的萨穆杰补充道,苏宁虽然号称全国经营,但其主要的销售集中于江苏一带,在物流方面拥有很强的优势,而国美则在全国布点,分布较散,这对于其市场开拓也许有帮助,却未必有那么多的货仓去存放产品,即使有,其成本也要高于竞争对手。

  “家电业的利润已经很低,而随着国内运输和燃油的紧张,成本不断上升。加上储藏成本,综合来看,国美优势不明显。”萨说,“从这几点来看,苏宁并没有被高估,反而是国美有被高估之嫌。”

  萨举例说,两家企业的每股盈利,业内预测苏宁2006年能达到2块钱左右,但是国美很可能不到1元钱,因为它的毛利润太低了。虽然国美销售额比苏宁大一倍,门店也比苏宁大一倍,但是综合上述几个因素,国美的公司价值很可能跟苏宁差不多。

  在内地,不少人认为,国美背后有摩根大通以及摩根士丹利等大投行持股,在管理方面应该更胜一筹。但在香港,机构投资者并不吃这一套。

  陈煜强认为,有大行持股只能给投资者在心理上有一些保障作用,但是事实上,公司的发展仍要靠自己。

  “一般人会认为基金看好的公司问题不太大,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创维便是一个例子,一些问题,即使是大行都不一定看得出来。”陈煜强说。

  他补充道:“国美在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时候,如果跟一些与自己经营关系特别紧密的公司,比如沃尔玛进行合作,要比和摩根士丹利这种单纯的财务投资者合作更好,摩根士丹利只是一个投资者,一不对劲就可能一股脑儿抛售股份。”

[上一页] [1] [2] [3] [4]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