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血汗工厂透视转型之路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3日 11:3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编者按: 一直备受赞誉的珠三角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在今天受到各方质疑。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量引进外资,并与内地大量廉价劳动力相结合,走低成本扩张战略,初步成为国际性加工制造业基地而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这两年来,随着血汗工厂、民工荒、电荒、环境污染等问题的爆发,日益折射出曾经依靠劳动高密集、高能耗,通过高速增长并以部分破坏环境为代价而获得局部增长的珠三角经济,已经受到挑战。 此外,随着土地、劳动力、环保成本的不断上升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单靠要素扩张已难以实现珠三角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珠三角经济模式急需转型。面对今天所处的环境,珠三角经济将如何面对?是什么样的力量将决定广东的未来?本专题中,我们试图通过对具体的企业采访来解读珠三角经济现今所处的环境,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未来珠三角经济靠什么发展等问题。 证券时报记者 陈霞 何雨华 7月18日,深圳市龙华镇的富士康工厂门前,一个用于招工的简易帐篷前,聚集了几百名脸上还露着些稚气的年轻的女孩和男孩。他们的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他们远道而来,只为了在这里谋得一份工作。看来,代工大王富士康并未因其“血汗工厂”的曝光事件而影响它的招工。 记者和其中一个叫阿梅的女孩子聊了起来,23岁的阿梅来广东打工已经4年了,记者提醒她传闻富士康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高、管理严苛,被称为“血汗工厂”,去这样的工厂上班可能将非常辛苦而所得报酬不多。但记者的提醒换来了阿梅和她身边同伴的大笑:“哪个工厂不是这样呢?其他工厂还会因为有时候接不到单,效益不好就随时炒人,这里虽然辛苦,至少因为生意好一直有活做。” 而在其他来应聘的人那里,记者得到了几乎和阿梅一致的答案,他们恐惧的不是血汗工厂,不是工作时间长,而是工厂接不到单,效益不好就会炒人,又不得不面临再次找工作的困窘。 外向型经济的崛起 阿梅和她的同伴在广东打工的4年里已经换了近10家工厂,制衣厂、鞋厂、玩具厂,阿梅都呆过,不同的是所生产的产品,相同的是这些厂都是靠从国外接订单,来料加工赚钱,生意好订单多,阿梅就要超时加班赶货,而一旦没有订单,工厂就要开始裁员。 问题在于工厂老板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订单多,什么时候会没单接,所以工厂永远都是当生意好时就扩大招工,昼夜赶单。而一旦生意不好,订单减少时往往也伴随着每笔订单的加工费减少,但即使利润再低工厂也会接下来以维持企业运转,等着生意好转。但生意不好时,工厂会大量辞退员工,以期降低人力成本。 工厂自己都没有明确的生产计划,饱一顿饿一顿生产,这和珠三角特殊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依靠其紧靠物流中心———香港的特殊地理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量引进外资,并与内地大量廉价劳动力结合,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发展出大批“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珠三角逐步发展成为国际性加工制造业基地。 大批“三来一补”企业的发展,是靠珠三角廉价的土地资源和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国内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资金、技术和市场都在国外,而建在珠三角的工厂或者生产车间,仅仅是从事简单的加工制造。 在外源经济蓬勃发展之下,很多珠三角的本地企业见到来料加工赚钱且时间快,也纷纷加入到来料加工行列,而且很多个人,一旦能从国外拿到一个大的订单,马上就会召集一些股东投资建厂。 在多种力量之下,加工制造业的雪球越滚越大。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处长潘叙迭介绍,时至今日,珠三角已有近7万家单纯依靠来料加工的工厂,珠三角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地区。 正是这种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催生了珠三角经济的迅速崛起。在深圳等三个经济特区的带动下,珠三角经济呈爆发式增长,并迅速在中国获得先发优势。1980年,广东经济在全国还排在20多位,到1990年,已跃升至第1位;2005年,广东GDP达到21701亿元,比2004年增幅达到13%。广东以接近2万亿的经济总量(相当于印尼一个国家),却仍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惊人。 在20余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珠三角确立了以外来加工制造为主体的经济结构。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21701.28亿元,而加工制造的产值就为10747.25亿元,占到了半壁江山。此外,所生产的工业品中超过四成外销,在全国工业品出口中占相当重要的份额。 但是,这种竞争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成本增加利润下降 由于珠三角积聚大量制造企业,之前一直处于粗放经营,造成水电资源紧缺,价格上涨。迄今为止,广东已经历了持续三年的“电荒”,去年更是达到最高峰值。2005年广东出现了多年来电力供应最紧张的局面,电量总缺口约为全社会总用电量的9%。 由于能源和资源价格的上升,下游产业的利润受到挤压,珠三角工业走弱。记者从广东省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广东工业生产放缓,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大幅上升,广东38个大类行业中的16个出现了利润负增长,这一数字在去年是9个。 除成本增加之外,国内企业还遭遇到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并且产业和行业之间竞争加剧,造成市场份额缩小,进一步降低利润空间。而另一方面,成品出口的价格几乎没有变动,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薄。 “制鞋成本不断上涨,但鞋子的价格不但未上升,反而略有下降。去年上半年,鞋厂利润还有5%~8%,而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总体利润下降了30%。” 广东鸿晖企业集团负责人郭佳杰道。 近年来广东的纺织品、服装、工艺品等行业的利润率已经下降到5%-15%,而这还是在民工工资近十年没有明显上涨的情况下取得的。目前人民币升值超过3%,已经有许多企业经营乏力,而下一步人民币还有进一步升值的空间,假如人民币升值5%,将会吞噬这些企业的全部利润,许多企业面临着停产的可能。 根据东莞市经贸局提供的报告,今年第一季度,东莞市纺织品业、服装业的利润分别下降了87.94%和30.57%,这两个行业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则分别上升到 70.15%、36.49%。 目前,皮鞋行业约占东莞市制造业产值的75%,而欧盟自4月7日起对我国的皮鞋征收18%~19%的临时性反倾销税以来,东莞的皮鞋业更是遭受重创。一些本土的小加工厂已经停产,而部分跨国企业则把中国工厂的生产份额转移到了国外的工厂。此外,皮鞋产业链的上游产业制革业也受到牵连。 利润下降,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也在恶化。记者在大朗附近见到,很多八十年代或九十年代初期建立的厂房,已经破旧不堪,但是仍然在使用,旁边是鸡笼一样的宿舍区。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大量面容憔悴,拖着疲惫身躯的小伙子小姑娘行走在垃圾味道刺鼻的阳光下。但这毕竟还算是正规的工厂,还有很多隐藏在村子里的手工式作坊,其工作和生活条件就更加恶劣。 在工作、生活条件恶化和工资降低的过程中,伴随着国家对农业的扶持,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江浙经济的崛起,大批内地劳动力有了更多选择,可留在家务农或涌向长三角一带打工。于是,自2004年春节以来,从前有充足劳动力资源的珠三角开始遭遇“民工荒”困境。 广东省社科院丁力处长认为,“血汗工厂”和“民工荒”的根源在于产业结构出现了问题。“过去,珠三角是靠着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主要是利用低廉的劳动力差价来赚取利润。一旦市场环境恶化,利润减少,就必然采取一切手段控制生产成本。” “问题的深层原因还在于,珠三角长期以来依靠廉价劳动力而赖以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已经不适应经济的持续发展。” 丁力认为,“珠三角必须要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发展高新产业,这直接关系到珠三角经济的持续增长问题。” 自主创新是唯一发展之路 “虽然意识到经济增长方式要转变,但如何转变,向何处转变目前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提法,广东还缺乏一个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共识。”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成建三道。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潘叙迭表示,今后广东省政府将会严格控制依靠低成本生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不再鼓励招商引资一些简单加工型企业,通过提高最低收入标准将能淘汰一部分低端企业,为后续一些技术型、创新型企业留出资源等发展空间。 今年7月11日,广东省再次调高其最低工资标准,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17.8%,其中广州市提高至780元/月,深圳特区内810元/月,特区外700/月。此次工资上浮为历年来最大一次。 表面上看,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似乎是在为民工撑腰,但丁力认为这只是表面现象。“深层原因是政府希望借调高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因为强制企业提高工资,会使得一些企业完全抵消掉其利润,无法经营,必然导致一些简单的加工企业被淘汰,而一些已经过剩的产业将被优化、淘汰,或者外迁、转行和关门。” “外资始终是把珠三角作为工厂或者生产车间,引进再多外资也不会给我们想要的技术,珠三角的自主创新必须依赖民营企业,让自己的企业唱主角,但现在自己的企业大多还没有这种能力。”潘叙迭表示,广东民营高科技企业比例不高,大量的民营企业甚至比劳动密集型外源性企业更弱,有很多是从香港拿订单,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外源型企业。 “珠三角的自主创新之路将非常艰难,与其他有创新动力的内向型经济区域相比,外向型经济的直接和见效快反而阻碍了珠三角的创新。” 改革开放20年来,像阿梅那样的许许多多的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来到这片土地。他们忍辱负重地奉献过,现在他们中的很多人的子女又再次来到这里打工。十多年前父辈们每月几百元的工资,如今他们的下一代仍然是每月几百元。即使提高最低收入,但改善民工生存现状的作用非常有限。 因为人力成本提高,将会使得本来就微利的一些企业倒闭,很多人将会失业。而暂时不失业的民工仍是在工厂做着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的流水线工作,而且只要企业仍然是以来料加工生产为主,就不可避免地要想尽办法来控制成本,血汗工厂的问题仍得不到根本解决,工人仍是处于被剥削的底层。而最终,他们会因为劳动力素质一直没有提升而再次回到来时的故乡。 “时至今日,发展自己的民族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摆脱对外源经济的依赖已经不仅仅是单纯解决经济问题,而是如何创立珠三角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的问题。”丁力说。 系列报道: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