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印钞机工厂的昨时今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3日 11:39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陈霞 何雨华

  当年好时光

  离开龙华镇,我们赶往此行的目的地———惠东某制表企业,之所以选择该公司作为我们此行的重点采访对象,是因为我们多方了解到,在所有来料加工的企业中,制表行业被称为“印钞机”,因为其成本投入小,不需什么大型贵重设备,而且终端市场售价高,所赚利润极端丰厚,远远超过其他产品。因此,制表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今发展态势极具有典型性。

  这家公司距离惠东市区约20分钟车程,交通方便,位于城区公路边上的斜坡地带,令我们吃惊的是这个名声在外的企业居然极端不起眼。整个厂区被围在一个破旧大院里,厂房一部分是及其简陋的平房,一部分是两层楼的破旧楼房。

  公司的老板文先生(化名)带领我们参观了工厂。车间里没有大型机器设备,也没有流水线操作,工人多是手工作业。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样的简陋环境下,一年的产值达到7千余万。

  文先生是土生土生长的

上海人,因为家庭原因文革时候被下放到广东。1986年的广东正是改革开放如火如荼之际,那时28岁的文先生在一家港资的制表工厂已经工作了3年,从一个普通的员工升到部门经理。因为偶然的机会帮助一个欧洲客户解决了棘手问题而获得其极好印象,头脑灵活的文先生把握了机会,极力争取获得了该客户的制表订单,于是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而为了获得更优惠的土地、税收政策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获利空间。1988年,文先生移民德国,然后再以外资身份回到广东建厂。文先生很善于和客户打交道,因此,在客户的连带效应下,公司的发展速度之快和赚钱的容易超过了他的想象,到1990年时,公司出口市场已经达到每月5万块手表,而5万块手表出口到欧洲其净利润能够达到人民币100多万。“我们生产某个名牌手表的成本最多400元,但国外售价折合人民币约20万元,那时候做表真是印钞票啊!”

  事实上,90年代的珠三角,哪个企业又不赚钱呢?廉价的土地、优惠的税收政策、充足而廉价劳动力、丰富而低价的水电资源,这些都极大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当时各个行业都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远不像今天竞争激烈,因此获利空间巨大。

  加工环境日益恶化

  伴随市场份额的逐步扩大,1995年,文先生在德国和香港均成立了分公司。一年中八个月以上的时间他都在欧洲开拓市场,凭借其产品质优价廉,以及良好的语言和公关能力,文先生的产品在欧洲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这么多年,到底赚了多少钱,文先生没有透露,但谈起那段像印钞机飞出钞票的时光,他留恋不已。

  之所以留恋,是因为今日已不如昨。

  “今年以来到现在,这7个月里,我们的销售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左右,而且,利润逐年减少,如今我们出口5万块表,净利润能达到10万就已经算很不错了。”文先生介绍,手表加工行业进入门槛低、利润高,吸引了众多企业进来,而工厂增多,国外订单并没有增加,于是各企业竞相压价抢单,造成利润一路下滑。

  文先生是直接掌握客户,一手拿单生产的,他加工所获利润尚且减少,其他拿第二单、第三单,本来就会因利润在中间环节被瓜分掉的企业,最后所得利润的微薄就可想而知了。

  加工利润下降之外,还伴随着石油、铜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同时土地、劳动力工资成本、环保成本也在不断上升。

  血汗工厂的必然

  利润下降之下,工厂只有尽可能降低一切生产成本,而水电、厂房、原材料等都是刚性需求,于是企业只有在弹性的人力成本上大做文章。降工资、拖欠工资、加大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时间、降低工人生产和生活成本、违反劳动法随意裁员等等手段都被采用,血汗工厂的名称由此得来。

  8年前,文先生的工厂是漂亮的楼房,员工1千多人,而随着利润一路降低,人数压缩到3年前的300多人,到今天,工厂只剩下100余人,当旺季订单增多时工厂就额外招工应付生产,到淡季则大批裁员。

  记者所见,文先生的工厂工作环境并不乐观,生产车间谈不上任何装修,而且38度的高温天气也没有空调电扇,一旦工人增加,就在院子露天搭棚生产,可见文先生已经想尽一切办法压缩成本。文先生说他已经准备这个月关闭掉德国的公司,挂靠在其他公司名下,这样就能再减少一些费用了。

  谈及工人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恶劣,文先生表示非常无奈:“利润本来就薄,如果再不尽可能控制成本,工厂怎么维持经营下去呢?”

  事实上,降低人工成本已经成为珠三角企业普遍采用的控制成本手段。下午,记者从惠东赶往东莞,沿东莞的东南西北任何一个方向走,沿途所及,皆是大量的工厂,有外表简单但有气势的高层建筑工厂,也有大量破旧的工厂。

  转型之难

  虽然珠三角以制造业为主,但所加工的产品大部分属于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价值增值链中处于低端。文先生的工厂能够以400元的成本价生产价格20万元的名表,说明其质量和技术都不成问题,但他所能得的加工费最多时候也不过是20元每块。而由于有专利技术保护,飞利浦的小小剃须刀在中国能够卖到上千元,一把剃须刀的利润能比得上广东三、五台彩电的利润。

  面对国外市场的萎缩,加工所获利润的降低,文先生表示,尽管已经最大限度控制了成本,但仍然觉得公司未来发展压力巨大。他去年就在着手做自己的品牌,主攻国内市场,免得再受制于人。但尽管他针对国内客户喜好聘请了设计师设计款式,请了专业营销人员攻市场,但大半年来,他的手表因为没有名气仍无法进入商场柜台。

  要有名气,就要加大宣传投入,但大笔费用宣传之后是否能带来收益?文先生不敢赌。因为维持现有的来料加工业务,虽然利润减少,但工厂至少能继续经营下去,而一旦大把花钱宣传,做自有品牌,想在现有已经成熟的手表市场分一杯羹,文先生认为这不过是在加速找死。

  文先生的处境也是珠三角众多来料加工企业现今的困境,要生存发展,不再受制于人,就必须走发展自有品牌、自主创新之路。但在当下产业分布趋向一致,产业结构高度相同且还处于较低层次上的异质同构,即使有心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到底该从何处着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04,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