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中国石油开采灰色地带揭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 18:31 《中国企业家》

  可以使中国年增产原油2000万吨的“低品位”石油储量远未得到充分利用,整体上仍处在政策的“盲区”调 查

  新疆“废油井”开发拉锯战

  文/本刊记者 王志强

  中石油弃置的“废油井”成为民营资本淘金的富矿,但民企介入这一领域依然没有“合法”的外衣

  “废油井”里的淘金者

  7月18日,马海飞连夜从乌鲁木齐启程,前往1200公里之外的南疆城市叶城,开始与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就在当地承包100口油井的合作展开第三次谈判。

  马海飞是青海茫崖和利石油开发公司总经理,身上带有西北汉子特有的粗犷和韧性,讲话富极煽动性。早在一年前,商业嗅觉灵敏的马海飞就打听到在叶城有160多口油井被中石油放弃。前两次赶赴叶城商谈合作打井事宜,均遭到拒绝。

  在国有石油公司无法顾及的市场空隙中冒险打油,是马海飞这个喜欢吃新疆抓饭的陕西人的一项特殊的商业偏好。“与国有石油公司合作打油虽然像走钢丝,随时都可能掉下来,但这种感觉很刺激,因为只要成功了,它就是一块肥肉。”马海飞说。目前,身家过亿的马已经在青海和新疆数地承包了数十口油井,这些油井的产生的收益使得他脱颖而出,成为众多内地赴新疆油井淘金的民营老板中为数不多的成功者。

  马海飞依靠石油发家的轨迹并不复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马一直在陕北榆林采掘小油井,掘得第一桶金。2002年2月,陕北油田风波发生,民营资本开采的油井纷纷被政府收管。作为采油老板之一的马海飞不得不从家乡撤出,前往紧邻新疆的青海柴达木盆地寻找打油机会。当时,青海石油管理局在花土沟地区的7个低效油田区块面向社会招标(类似于“吉林模式”),寻找外部资本合作开采。马海飞成立的青海茫崖和利石油开发公司有幸中标其中的一个较为优质的区块。目前,马海飞在那里承包的区块一年至少能采6万吨油,这些开采的原油20%交给青海石油管理局,剩下80%按2600元每吨的价格和青海油田公司进行结算。马海飞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到处西部地区寻找采油机会。甚至在铁板一块的克拉玛依油田(属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管理,民营资本罕有介入),马海飞也有涉猎。

  2004年10月,在克拉玛依石油管理局下属某勘探公司的帮助下,马海飞在克拉玛依一个叫黑油山井区的地方承包了6口由新疆石油管局油井勘探公司转包的二手油井。

  据马海飞介绍,黑油山的部分区块是克拉玛依油田最早开发的井区,当时由于油藏规模小、油层低渗透等原因,导致开发成本过高,新疆油田公司在此勘探因效益不佳而不得不放弃。

  凭借多年的经验和石油技术专家的帮助,在对所属地层获得了新的认识后,马海飞认为黑油山井区的原油黏度介于稠油和稀油之间,部分暂被废弃的油井可以通过注蒸汽和其它采油方法提高地层压力,使原油变稀,从而达到采用“磕头机”(一种开采工具)进行物理采油的程度,带着尝试的心理进行打油的他,结果在所承包的6口井均打了100多米深就获得稳产,总投入不到300万元。

  “废弃油井”之所以让马海飞如此热衷,是因为它能产生高利润。马海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陕北油藏较浅,平均不到1000米,打一口井一般只需十几天,投资约50万元。按一口产量中等的油井每天出油2吨、每吨原油1500元计,每天收入达3000元,一年的产值就是投资额的2倍。除去开支,每年利润至少有50多万元。而新疆的油井与陕北相比,储量与油质普遍要好,加上其采油成本比中石油低三分之二,获利空间更高。“再低效,在现在的油价下,这些井的收益也比社会上大部分行业赚钱。”马海飞对记者说,在他的采油经历中,几乎中石油每口废弃的井都能打出油来,尽管产量不高,但还是能赚钱。

  马海飞不过是这几年民营资本进军新疆石油产业的一个缩影,他们发家的秘诀正是对边际和废弃油井的灵活而科学地利用。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各大产油区,闻声前来的“油老板”早已悄然渗透进石油产业链条的每一个环节,在这些商业群落中,陕西人、甘肃人、河南人的人数居前三位,这些油老板在新疆的投资,除位于上游的石油开采外,还涉及中游的炼油和下游的成品油流通。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早在90年代末就有私人老板在新疆废弃和边缘地带的油井采油,只不过由于石油上游开采至今没有放开,不允许私人进入,所以不敢高调示人。目前,在克拉玛依油田与昌吉吐哈油田边缘、奎屯、独山子和乌苏“金三角”地带和南疆的叶城、轮台等地带,有不少报废的油井都有民营资本打井采油,他们的活动都是在“地下状态”悄悄地进行着。

  “灰色地带”上的拉锯战

  由于石油开采领域民资准入政策的不确定性,新疆的民营资本在进入这一“灰色地带”的同时,普遍经历了“老鼠被猫捉”般地惶恐,甚至陷入漫长的诉讼拉锯战中。其景况与“陕北油田纠纷”有颇多相似之处。

  7月15日,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简称昌吉州)境内阜康市和吉木萨尔县高达4000万元的民营采油资本被一夜之间紧急勒令撤回投资。

  昌吉州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乌鲁木齐市北35公里,全州辖七县市。据了解,昌吉州境内采油区属于新疆油田公司下属准东采油分公司的区块。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开采成本高、效率低下等历史原因,全州共遗留“废油井”500多口,这些“废油井”主要分布在阜康市、吉木萨尔县和奇台县。

  2005年年初,为了治理“废油井”带来的污染,振兴当地经济,昌吉州多次向在该州采油的克拉玛依准东公司提出管理所在区域内“废油井”的要求,但未果。

  2005年3月,阜康市、吉木萨尔县政府向社会资本招标,希望能将所辖区域内部分“废油井”承包利用。当时,来自陕西的油企——远程公司通过招标拿到了两县市的26口废井开采打油项目。据昌吉州油气办副主任杨再清向记者反映,到目前为止,这26口废井在前期钻井、修井及采油作业的系列工程中一共投进去4000万元,正待进一步采油时,突然接到了自治区政府下达的要求其清退离场的文件。

  昌吉州油气办副主任杨再清说,远程公司在昌吉州打油作业被勒令清退的原因,在于承揽开采项目时没经过中石油同意。自今年年初发现远程公司在昌吉州投资采油的迹象后,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的新疆油田公司就不断向自治区政府和中央政府反映,这直接导致了远程的出局。

  “目前中石油要求我们退出投资,但是没有给任何说法,如果撤资之后得不到合理赔偿,我将采取对簿公堂的做法。”远程公司负责人梁某气愤地说,目前他与另一家采油的民企元通公司已经开始聘请律师,作好起诉吉木萨尔县政府和新疆油田公司的准备。

  远程公司一案仅仅是民营油企在新疆采油过程中遭遇阵痛的一个缩影。克拉玛依石油管理局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士对记者说,“更有甚者,等到投入资金开采出大量石油后,石油公司将油与设备都没收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油管办主任薛连俊对记者说,此类现象前两年确实在克拉玛依存在过,矛盾的焦点就在于在当地政府未与中石油签订合作开发开发协议就自行与民营资本签订协议开发生产了。“石油是国家的,地方政府和私人怎么可以开采?”薛连俊反问记者。

  然而,在新疆某些产油产区,地方政府开发石油产业的迫切心甚至强于民间资本,因为在现有的制度下,拥有油源就意味着拥有提高财政收入的宝藏。而出于对一些落后地区的照顾,实际操作中,国家也不会切断这些地方政府获取油源的机会。地方政府得到油井后,再借助民间资本的力量进行开采。

  与远程公司际遇不同的是,由于手续相对完整,另一家民营油企——位于南疆库车县的依奇克里克油田(以下简称依矿)的金禾公司从偶然介入收油到目前的挖潜改造,已经显现出新疆废弃油田和边际小油田开发的雏形,招来许多地区政府领导前来考察取经。但金禾公司在依矿油井的开发仍然难以称得上是民营资本进军石油开采的“样板”。自从承包该油矿以来,一场漫长的诉讼拉锯战就等待着它。

  依矿是中国首片废弃的整装油田,属于原新疆石油管理局于1958年开采的老油田,后移交给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所有。经过近三十年的开采,共打井286口,累计生产原油90余万吨,平均年产约3万吨。由于油田原油产量逐渐减少,近于枯竭,已不具备工业开采价值,属于典型的“废油井”。

  1998年,中石油撤出依奇克里克油矿,库车县政府当时就提出了对部分一直外溢原油的油井实施“收油”的要求,并获得中石油及新疆自治区政府的同意。据金禾公司负责人徐总介绍,当时的批文是“将依奇克里克油矿及矿区可利用的房屋和部分油井,采取签订定期协议的形式,无偿提供给库车县人民政府作为收油之用”。

  2002年,金禾公司适时进入,成为依矿的实际管理者。金禾公司与政府的合约期限是十年,采出油后按规定交售给租赁方,原则上不允许倒卖。由于油层较浅,每口井的投资在100万元左右,金禾聚集了100多位私人小井主,在近300口废弃油井打井,目前共开采了近100口油井,每年出油4万吨左右。

  金禾在依矿这片曾经被废弃的油井掘出油来的成功故事,让中石油高层听后颇为不悦。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开发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从技术层面上来分析,当初签订的‘收油’合同应该是油区的地面工作,但至今金禾公司在依矿所涉及到的作业范畴,早已不属于‘收油’的范围了。”因此,从2002年至今,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就多次向自治区政府反映,状告库车县政府与金禾公司的合作是越权经营油气资源开发行为,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侵犯了中石油的探矿权。此事甚至惊动了国务院,7月初,国务院调查组赶赴新疆库车县展开调查。

  消息人士透露,处于“灰色地带”的新疆民企采油,已使国务院痛下决心进行整改。但由于考虑到新疆的特殊性,依矿开采权纠纷一直没有最后定论,而金禾公司的命运,也在未定之天。

  中石油的“废油井”之痒

  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开发成本高,作为中国最早开采的产油区的新疆油田公司在长期开发过程中,遗留了一大批低渗透度和低丰度油田,这些油田在石油系统内部被称为“低效油田”或“低品位油田”。据新疆都邦亚中能源开究所提供的资料表明,目前,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吐哈油田三大油田中,这种“低效油田”分布甚广,其中以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最具有代表性,塔里木盆地低效油田的比例占到总探明储量的50%,而位于准噶尔盆地的克拉玛依低效油田的比例约为60%。

  由“废油井”、稠油井和低渗透度油田组成的“低效油田”,由于开采成本过高,一直是中石油的“鸡肋”。但对四处寻找投资机会的民营资本而言,这些“废油井”却往往意味着巨大的商机。“这些“废油井”和边际油田,只要允许民营资本进入,两年内达到1000万吨的产量根本不成问题。相当于再造一个克拉玛依油田。”陈怀英说。

  对于“废油井”的价值,中石油也不是没看到。为提高产能,中石油集团新疆石油管理局专门成立了低效油田开发公司,开发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边际油田,即中石油股份公司勘探但尚未开采的边缘油区;第二部分是低效油井,是指由于产效低、开采成本过高的油田。据低效油田开发公司总工程师兼副总经理周易凯介绍,去年,低效油田开发公司共开发油井400多口,为油田公司增产39万吨。今年,新疆石油局管理局确定低效油田开发产量的奋斗目标为50万吨,还将在乌尔禾、车排子和风城等作业区开钻新井400多口。

  但迄今为止,类似“废弃油井”开发利用之类的问题,中石油在整体上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克拉玛依没有废油井,有也不会去开采。”新疆石油管理局低效油田开发公司经营办某负责人表示。

  而据《中国企业家》了解,北疆荒寂的魔鬼城、独山子和白碱滩(均属克拉玛依市管辖)附近,是目前全疆公认的“低效油田”和“废油井”较多的地方。记者从独山子驱车到白碱滩时,沿途看到的该区块有为数众多的“废油井”,由于年久失修,井口设备大部分已经老化,以至于变得铁锈斑斑。在位于黑油山的某些采油区块,部分油井在数米远就能听到“涸涸”往外溢油的声音。这些原油一经流出,往往对当地环境造成较大面积的污染。

  据有关人士介绍,仅在克拉玛依油田,类似这样的“废油井”就有2000多口,几乎遍布整个油区;而在整个新疆,“废弃油井”竟然高达4000多口!

  陈环英告诉记者,由于新疆地质构造更为复杂,就目前的开采水准而言,一口油井在经过前后三次采油后一般只能采出全部储量的50%-60%,剩下的40%-50%的石油由于地质构造原因是采不出来的,这种油井往往被视为失去开采价值。而如果采用国际上流行的微生物采油技术的话,则还能再采出10-20%,民营资本在新疆掘油,普遍采用此种方法。

  但国有石油企业往往将之视为民间“土方”,并没有大规模使用微生物技术开采石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经营办的那位负责人甚至表示对微生物技术采油法前所未闻。

  新疆石油管理局一位高层对记者说,由于担心影响上市公司业绩,开采成本高于4.5美元/桶的油井,中石油一般情况下会自动放弃。在目前油价十数倍于开采成本的情况下,中石油还能安之若素吗?

    相关文章:

    中国石油焦虑从灰色地带突围


  爱问(iAsk.com)石油 相关网页约4,266,55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