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达成纺织品贸易协议可资美方借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 10:40 新华网 | ||||||||
新华网专稿 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与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经过长达10小时的艰苦谈判,终于在6月11日达成协议,避免了双方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令中欧贸易可以在一个较安稳的环境下继续发展。这一被称之为“双赢”的协议得到国际社会、媒体和观察家们的普遍赞许,认为这种通过磋商获得双赢的做法,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值得动辄单方面使用制裁手段的美国仿效。
6月11日,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右)和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在签字仪式上互换文本。当天,中国与欧盟在上海就未来三年中国对欧盟纺织品出口的增长达成了协议。 新华社记者凡军摄 现实而且明智的决定 埃菲社报道说,该协议的签署让中欧双方都感到满意,并避免了一场贸易战。这家通讯社还援引曼德尔森的话报道说,这一友好解决方式是“持久”的,它包括了欧洲服装和纺织业联合会担忧的所有关键产品,为欧洲纺织产业在2008年市场完全放开提供了调整时间。 曼德尔森还补充说,该协议将确保“欧洲纺织业、中国出口商和其他依赖纺织品贸易的发展中国家的稳定”,因此是一个“三赢”的协议。 海外媒体还关注中方对该协议的反应,外电援引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官员的看法报道:这是一个现实而且明智的决定。这位官员说,中欧经贸关系相互依存度与日俱增,而纺织品贸易在中欧整体贸易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双方在这个问题上搞僵,显然不符合共同利益。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者也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 美方在关注中欧协议并可能仿效 美国《洛杉矶时报》12日就中欧签署上述协议发表评论说:随着中国和欧盟一致同意限制中国不断激增的纺织品出口,这两个巨人之间的贸易紧张关系得到了缓和。 该报援引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贸易问题专家加里·赫夫鲍尔的观点报道:这项协议加大了布什政府肩上的压力,而其他国家政府则会纷纷效仿。 美国的纺织品利益集团和商务部10日表示,它们正在仔细审视这一协议。美国制造业贸易行动联盟的发言人劳埃德·伍德在华盛顿对彭博新闻社的记者说:“如果事实证明这是一项不错的协议,我们肯定会竭力要求美国政府如法炮制。” 同日,法国《世界报》的一篇报道说,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与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达成的协议并非没有被美国注意到。它也不会不注意到这两位负责人都利用这个机会表达对美国的态度——对美国“单方面”作出的决定间接地提出批评。 该报认为,美国和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较量是错综复杂的。美国指责中国用加快企业外迁的办法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并指责中国使美国自2001年以来损失了300万个就业机会。于是,美国相关的专业组织想唤起公众和议员注意这个问题,争取尽快为相关产品设限。 《日本经济新闻》也认为,由于中国与欧盟的谈判达成了协议,,同样在同美国的谈判中也会找到妥协点。报道说,中国国内有许多企业在谴责欧美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但也有的企业担心欧美今后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紧急配额的对象有可能增加,因而希望尽量避免同欧美产生贸易摩擦。 研究中美经贸关系的分析家们普遍认为:中欧协议对解决中美纺织品贸易纠纷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美国如果坚持采取进口限制,若干类别的中国纺织品输往美国固然会受到抑制,但利益受损的将不仅是中国的出口企业,美国的纺品批发及零售行业以至普通消费者的利益也会受损,中国亦可能采取报复行动,减少购买美国的飞机或农产品,结果是中美双输。(阿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