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环保风暴 > 正文
 

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环境保护与权力结构调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 17:07 三联生活周刊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答本刊记者问——

  主笔◎李鸿谷

  三联生活周刊:我注意到无论是你还是解振华都曾坦言,目前我国环境污染远远超过环境容量。一般公众如何理解污染与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

  潘岳:环境容量是指自然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容纳和净化污染物的能力。自然界的这种能力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然生产力”的一种体现。应该说,自然界的自净能力是巨大的,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慷慨地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排放物数量日益增长,在局部地区其数量就可能超过环境所能净化的能力。也就是说,污染物排放量一旦超过环境容量就会造成污染。我国目前日排放污水1.3亿吨左右,并且集中在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在很多地方远远超过环境容量,所以我国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七大水系近一半河段严重污染,五类和超五类的劣质水占40%左右,有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近岸海水污染也比较突出。

  三联生活周刊:你曾说“可持续发展观”提出了十几年,却没有得到真正执行,这其间的原因是什么?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你还说过,从中国特有的国情,再不抓紧治理,就根本无法治理了,如何理解你的“中国特有国情”?又如何理解您的“无法治理”?

  潘岳:中国的特殊国情就是我们极为有限的资源环境容量和庞大人口的尖锐对立。在这个背景下看环境问题,你就会理解我害怕“有一天会治理不了”的担忧。

  在半个世纪里,中国的人口增加了一半(从6亿增加到13亿),生存空间却减少了一半(从可居住的600多万平方公里变成了300多万平方公里)。我们现在耕地的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淡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草地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我国45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再过5年只剩下24种,15年后只剩下6种。石油已经连续多年净进口,2010年以后几乎70%以上依赖进口。按世界人均占有淡水量测算,中国能养活3.2亿人,按世界人均可耕地测算,中国能养活2.6亿人,按世界人均占有林地测算,中国能养活1.7亿人。虽然我们养活了自己,而且越活越好,堪称世界奇迹。但今后呢?还撑得下去吗?我看不可能了,因为在人口远远超过土地承载力,资源极度短缺、环境容量极度狭小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却以高消耗、高污染的方式增长着:中国的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人均自然资源是世界平均值的1/2,单位产值的排污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几倍,劳动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经济不稳定的系数为世界平均值的4倍以上。与此同时,我国能源浪费消耗极大,一万美元消耗矿产资源是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

  这种增长方式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我国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七大江河水系中劣五类水质占41%,沿海赤潮的年发生次数比20年前增加了3倍,1/4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污染的空气,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中国占5个。

  长久以来,我们在认识上都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就有足够的物质手段去解决政治、社会和环境问题。然而事实是,可能我们发展到人均3000~4000美元的时候,这些危机就会提前来到。我们的那一点经济积累根本无法应对。经济危机经过几年的宏观调控可以恢复,社会危机付出政治成本也可以平息,而环境危机一旦产生,就不可逆转,会成为民族灾难。

  另外,国际形势的变化也注定中国不能够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资本主义国家早期开始工业化的时候,世界大部分资源尚处于未开发状态:环境容量也很大,可以任由其排放污染。但现在工业化已经几百年了,世界的资源和环境容量已经处于相当紧张的状态。西方国家已经开始抛弃原有发展模式,转而寻求一种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即生态工业文明形态下的循环经济与新能源开发。当下,资源的争夺引发国际冲突,“环境无国界”和“人权高于主权”一样变成了一个干涉他国内政的借口。可以说,谁的发展造成了资源(能源)危机,谁的发展严重污染了环境,谁的内政外交就要受到外国力量的干涉。我们既没有西方国家当初宽松的外部环境,也没有他们雄厚的技术可以对已经成型的经济结构进行彻底改造。因此,如果我们不以调整工业结构、推广循环经济和新能源技术在发展中遏制污染的话,只怕时机成熟时污染已积重难返!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注意到今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水污染问题,温总理承诺,“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让我们比较意外的地方在于,过去政府工作报告一般是比较笼统地谈环境与环保问题,而这次却是直接明确地谈到水的问题,这是因为水的问题更突出?还是环境治理的策略选择?比如更优先选择治理水污染?

  潘岳:“让人民群众呼吸清洁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在安静和优美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目标的一个形象表述。在这些环境要素中,水的问题确实是一个重点。“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主要有两个含义,一是有足够量的水提供给群众。我国有很多城市和农村地区是缺水或严重缺水的,全国有40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二是要提供给群众清洁的用水,特别是饮用水。我国还有3亿多人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有的地方因为河流和湖泊污染严重,守着河湖没水喝。所以说,水污染治理是我国环境治理的优先领域。

  三联生活周刊:过去环保局曾宣布对中国“三河三湖”的一揽子治理计划,淮河又是媒体考察这一计划的重点河流,我们三河三湖治理,当然也以治理水污染为重点,如何评价过去治理的政策选择?它的得失分别又是什么?

  潘岳:过去我们的政策是行政强制措施多,经济手段少,社会公众参与不够。这一管理方式对初期阶段迅速遏制重点流域剧烈的污染形势,全面启动和强化区域污染治理行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这在西方的一些环境经济理论研究中也得到了支持,即当环境污染的边际破坏成本大大超过经济手段的边际治理效果时,命令控制手段更为有效。但是这种方式不利于调动排污单位的内部积极性,使污染物达标排放和综合治理成为企业主动的自发的自愿的行为,不是一种长效机制,容易造成地方保护主义和污染反弹。今后的政策方向是建立长效机制,更多利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引入经济激励措施,促进水污染治理的市场化,加强污染治理的社会公众参与。

 [1] [2] [3]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环保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