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中国经济周刊》2005 > 正文
 

中国经济周刊:败战多多 邮政改革莫蹈洋覆辙(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 16:40 中国经济周刊

  它山之石的警示

  以上四国邮政改革都有走“回头路”的失败教训。我国邮政改革应认真总结,避免重蹈覆辙。

  邮政改革特别是邮政体制改革应谨慎稳妥。“邮”与“政”不是简单的“邮”为“政”服务的关系,邮政本身就是国家机器的有机构成,并常常被视为一个国家政权是否巩固、运行是否正常和社会秩序是否稳定和谐的重要标志。因此,很多国家对邮政体制改革都持谨慎态度,如美国早在10多年前就提出对邮政进行改革,也搞了多个改革方案,但就是提不到议程上来,至今“原地不动”;印度邮政更是不为“改革潮流”所左右;欧盟的邮政改革时间表也是一延再延;我国的香港邮政、澳门邮政和台湾邮政,则一直处于“观望”、“研究”之中;波兰则将“门槛”提得很高,凡非邮政公司要进入邮政领域经营,至少要在境内两个省级地区提供不盈利的邮政普遍服务。

  邮政机制特别是市场化改革应实事求是。邮政作为以主要向全社会提供福利型公共产品的特殊公共服务业,有着自己的特殊规律,如普遍服务、特殊服务、全程全网、基本资费均一等,都不属于市场经济范畴,市场化运作在这些领域失灵。所以让邮政的“企业行为”完全消化本应由“公共财政”开支的政策性亏损是不现实的。

  邮政不能私有化,信函专营不能放弃。邮政的“通政”功能和公共、公用、公益性质,决定了它不能以赚钱盈利为目的,不能只讲“邮”而不讲“政”。从上述国家的“改革”教训中已经十分明确地得出,邮政的市场化改革不宜私有化,也不能私有化。而且信函在一定程度上由邮政专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应该取消。欧盟在缩小专营上号称最激进,但至今尚没有一个成员事实上取消邮政信件专营。有材料显示:目前,英国邮政的市场占有率仍占99%;瑞典最早完全“放开”,其占有率在95%以上;德国大力发展国际和物流业务,但邮政传统业务始终占60-70%;信函税前利润占全部税前利润的2/3;有意思的是,捷克一方面拼命加入欧盟,另一方面国家通过法令扩大专营范围,将商函和100克以内的其他物品(即小包)也统统由邮政专营。可见,信函专营的程度范围因国情不同而定,即便“放开”也是有条件的,不能对邮政市场占有率形成威胁。相比之下,中国邮政由于政策失误,导致信件专营事实上被完全打破,成为全世界专营保护程序最低的国家之一,受到成千上万家国内外快递公司挤压和蚕食,教训不可谓不深。

  不能随便撤并网点和裁员。新西兰、英国邮政改革失误的共性之一就是通过拆并网点达到“扭亏为盈”,基本上放弃了普遍服务,结果搞得民众怨声载道,甚至邮政总局长辞职。阿根廷、英国、俄罗斯、新西兰都是通过裁减员工以及降薪的方法达到市场化改革目的,其结果导致邮政职工多次罢工。事实早已证明,采用裁撤人员、网点和减少技术、设备投入,固然可以暂时提高“企业效益”,但损害的是用户的法定权益,并最终使邮政改革发展走入死胡同。因此,无论怎样改革,以上的策略不符合我国国情,也不符合当前中央提出服务“三农”、建立和谐社会以及建设“全国小康”的总要求,我们必须引以为戒。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每个国家的邮政都面临着不同的社会环境,因此,别国的经验可以学习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否则就会“东施效颦、逾淮为枳”。在我国邮政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要防止有人借改革之名,打着向外国学习的幌子,谋求部门、集团和少数人的利益,也要警惕有人不顾我国实际情况,试图将统一的邮政网及赖以邮政网生存发展的邮政业务(如邮政储蓄)进行割裂分拆,以削弱邮政的经营能力。

[上一页]  [1]  [2]  [3]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