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中国经济周刊》2005 > 正文
 

中国经济周刊:败战多多 邮政改革莫蹈洋覆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 16:40 中国经济周刊

  当前中国邮政改革面临的问题多、争议大,我们在借鉴国外邮政改革经验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部分国家曾经走过的弯路。

  ★文/胡仲元

  迄今为止,已有众多国家对邮政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有一些国家没
有按照邮政的客观规律进行改革而遇到挫折,不得不重走“回头路”,被迫做出重大调整。其中比较典型的有英国、俄罗斯、阿根廷和新西兰。

  英国分拆事与愿违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邮政改革的国家之一。1969年就开始改革,直到2001年建立了邮政行业监管委员会和邮政用户理事会,实现了邮政的政企分开,也实现了邮政所有者、监管者和经营者的分离。

  按说英国的邮政改革理论上应该成功,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首先,服务水平降低,例如2003年英国邮政15项质量指标中没有一项达到要求;其次,经营效益下滑,2000年以前的10来年英国邮政都是盈利的,从2001年起,却连年亏损;再次,邮政员工利益受损,引发多次罢工。

  英国邮政在2001年改革之后,用户、员工和公司的利益都受到损害,政府、民众和职工都不满意。为了改变这种境况,英国政府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比如重新划定普遍服务的范围;规定竞争者不得进入普遍服务规定的特殊投递服务;建立价格控制体制;英国邮政名称恢复原名,即由“Consignia公共有限公司”改回原来的皇家邮政。通过以上调整,英国邮政又回到以普遍服务为宗旨、国家给予诸多政策性保护的发展路子上来,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邮政。

  俄罗斯市场化受阻

  相对英国而言,俄罗斯邮政改革比较滞后。1994年邮政与电信分开,开始独立运营。1995年颁布的《俄罗斯联邦邮政通信法》规定了邮政机构的权利和义务,也对邮政经营者和邮政用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整,但对邮政的地位、资金来源和竞争者准入等规定超前性有余,实际操作性不足。该法实施后,邮政通信服务水平下降,邮政通信市场混乱,邮件经常延误甚至丢失。基于上述原因,1999年又对颁布才5年的邮政法进行修改,强调保障普遍服务和用户权利,明确政府支持邮政的特殊政策,同时对非邮政企业进入邮政领域实行资质审核、服务监督的许可证制度。新邮政法实施后,俄罗斯邮政市场的混乱秩序得到一定改善,但邮政机构的多头分散管理体制与邮政网络集中统一的矛盾并没有解决。2002年,俄罗斯联邦政府制订并通过俄罗斯联邦邮政机构改组方案,建立联邦国有企业“俄罗斯邮政”,将联邦邮政的所有国有机构和企业合并统一的法人机构。这些措施使2003年俄罗斯的邮政业务收入达到282亿卢布,增长34.5%,传统邮政业务量达到263亿卢布,增长35%。

  [1]  [2]  [3]  [下一页]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