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中国经济周刊》2005 > 正文
 

审视全国16个省份核电站建设热潮下的核电棋局(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 14:42 中国经济周刊

  核电为何要成电力新“主角”

  这场全国范围内的核电站发展热,必将带来中国能源战略的相应调整,中国目前的电力结构更因此发生根本性变化,即在传统的煤电、水电等主力电源基础上,更大规模的发展
核电、天然气电等新型电源。而这一巨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越来越严重的电力紧张。

  “调整电源结构,大力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核电,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新能源发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3月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作了如此指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主题就是分析当前电力供求形势,研究电力工业发展问题。

  外界认为,温总理此番讲话既表明中国现有的电力结构面临大的调整,核电将在中国未来电力结构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国核电,也更为清晰地走入人们的视野。

  近两年来,电力紧张带来的“拉闸限电”几乎遍及全国,电力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瓶颈因素。据了解,目前正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政协和人大),来自不同地区和领域的代表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提交了有关解决电力紧张的议案,电力成为两会现场的焦点话题之一。有代表提供的数字表明,2005年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在2500万千瓦左右;煤电油运更被列为今年中国面临的十大挑战之一。

  国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核专家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介绍说,他本人作为核专家组成员之一,曾与山东、安徽等省份的领导就电力问题多次交流,这些领导对“煤用完了怎么办”,表示了强烈忧虑,并因此认为发展核电站是长远考虑的必然选择。

  从实际情况看,电煤供应短缺也的确是核电站兴建的重要初衷。以江西为例,江西是一个能源缺乏省,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仅占全国的1.5%,水电资源发展空间有限;江西煤炭储量只占全国的0.137%,发展火电主要依赖大量调入外省煤炭。按照江西省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预计2011至2020年全省GDP年增长10%左右。为此,江西初步预计2020年较2002年需增加1200万千瓦的发电装机,但如果全部采用火电机组,年需新增电煤3600万吨左右,从煤源和运输能力考虑,其难度之大难以想象。为此,江西早在1982年就组织了核电站址的勘察,并在1992年委托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编制了《江西核电厂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煤供应带来的火电难题,目前已经成为全国性问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高级工程师沙亦强介绍说,中国可用煤炭总储量接近1900亿吨,如果维持2004年预计的19亿吨年开采量,未来可以开采100年。但是如果再除以目前不到40%的资源回收率,实际上每年将耗用50亿吨煤炭,如此计算,1900亿吨煤炭只能维持40年左右的使用期限。

  除煤炭储量和生产量的限制因素外,煤炭运输环节成本过高,因此导致电煤成本高,也是中国改变依赖火电投资,大力发展核电和水电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如山西的每吨电煤出厂价为200多元,经过铁路和海运到达广东后,每吨价格达到700元左右,流通成本高于开采成本。

  对此,两院院士、核专家何祚庥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兴建核电站直接的原因是解决北煤南运的问题,因此沿海电煤供应紧张的省份,可能会先上核电项目。

  但是,西安交通大学核能与热能工程研究所专家贾斗南介绍说,核电站建设的长期性,以前是7年,随着技术的提高,现在周期缩短了,但仍需5-7。因此,正在启动的核电计划仍解不了目前的用电之渴,即短期内核电不可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电荒

  核电战略:从迟缓到积极

  煤炭短缺、煤电成本高和电力紧张,直接促成了中国核电发展的新机遇。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按照国际经验看,大力发展核电站也是国家战略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两院院士何祚庥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指出,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重视核武器,但是对于核电站建设的战略重视不够。据了解,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核电”发展到底是先以“核”为主,还是先“以电”为主,一直存有较大争论。核工业部门,主张以核为主,电力部门则主张以电为主。这种争论几乎持续了30多年。“核电已成为一门强大的新兴产业时,我们关于核电的决策,仍然举棋不定,徘徊不前,致使我国的核潜艇成功下水以后的20年间,核电仍为零纪录,这导致了中国核电事业发展的缓慢。”中国科普博览网站对此如此评价。

  1991年4月《国际核工程》资料显示,当时世界运行的核电站有415个反应堆,装机总容量为3.26亿千瓦(截止1990年底),此时中国运行的核电站记录为零(1983年开始兴建的秦山核电站,于1991年12月15日才开始运行发电)。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总公司网站曾对此“失误”总结说,“由于发展核电的技术路线长期摇摆不定,对重大的基本的技术政策问题长期争论不休,不作决断,贻误了宝贵的时间,这也是我国核电事业发展非常迟缓的另一个原因。”其三点教训是“一是核能在军转民的过程中,我国核电起步太迟。这是能源领域决策失误之一;二是核电起步后,行动踟蹰徘徊,选择技术路线犹豫不决,缺乏领导的正确集中和决策;三是缺乏核电的战略和规划。”

  为此,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曾向中央高层递交报告,指出中国核电站建设存在多重问题,首当其冲是战略重视不够。据说中央高层领导对该报告高度重视,江泽民、胡锦涛、黄菊、曾培炎等分别做出重要批示。此后不久,国家核电领导小组成立。

  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核电领域的差距很大。从核电占整个电力的比例看,根据世界核能机构1月14日报道,法国2004年核发电量比上一年增加1.7%,占总发电量的78.1%;目前世界核电的发电量占世界总电力的16%,有442座核电站在30个国家运行。但中国目前核发电量不足总发电量的1.6%。

  2005年1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考察大亚湾核电站时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核电发展,要按照国家发展能源的决策和部署,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现在是中国核电建设的关键时期。他表示,发展核电是优化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布局,发展清洁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有效选择。

  温总理3月2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积极推进核电”的表态,可以认为是近一年来国务院高层领导,对发展中国核电不断递进的积极态度和说法的最新和最高认定。

  如早在2004年年初“纪念我国核工业创建50周年大会”上,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就强调,要“高度重视”核工业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发展核工业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发展核电是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发展核科技是推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随后,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对媒体透露,中国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已经适度调整了能源发展战略,用“积极发展核电”代替了过去的“适度发展核电”政策。

  据悉,中国“十一五”核电发展计划,已经成为整个“十一五”能源规划的子规划。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核电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