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地区篇:绍兴釜底减薪 其水愈沸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 17:32 《董事会》 | |||||||||
绍兴:釜底减薪 其水愈沸 文/ 潘海平 生存的危机能够从根本上催生革命。近年来,“成长的烦恼”在浙江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倒逼机制”,形成从目标到手段的“逆向逼迫”。不曾料想,这恰恰成了历史进
绍兴在浙江是与杭州、宁波、温州并驾齐驱的四个GDP超千亿元的城市之一,2003年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通过前几年充分到位的乡镇企业改制,诸多经济学家认为此地集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之大成,发展后劲充沛。 绍兴市计委主任陈忠瑶给笔者算了一笔账:2003年绍兴的人均生产总值虽然已超过3000美元,但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45%的投资增长拉动的。2003年,绍兴单位用电量实现的工业增加值仅为1997年的76%,万元生产总值的电耗高于杭、甬、温,并且是日本的4倍以上。 按照已制订的规划,2007年,绍兴市人均生产总值要达到4500美元,2015年是10000美元。其实,当地搞经济工作的人都知道,照过去的消耗水平和增长方式,土地、能源、资金乃至水等大生产要素根本无法支撑,所谓目标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事实上一直是绍兴市的内在需求。在原有的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之下,多数基层领导注重的是结果而非过程,提升质量的积极性比不上追求数量的冲动。 近年来,绍兴“成长的烦恼”越演越烈,土地、电力、资金以及劳动力的短缺烽烟四起。2004年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土地被冻结,银行资金大幅度削减,要素短缺形势进一步加剧,除了背水一战,没有出路。 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一个多月后,绍兴市有关部门就制订了一份全新的产业导向目录,严格限制了水泥、印染、化纤行业一般性的产能扩张等项目,重点鼓励信息、精细化工、机电一体化等高附加值、节能环保、优高农业等项目。为此,全市对2589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清理整顿,对118个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调整,其中38个调整实施计划,22个暂缓建设,调整率达到50.8%。 面对缺电、缺地、缺资金的新形势,绍兴的企业间出现了一种反差:一方面,优势企业发展势头不减,但在用地、用电等方面明显感到发展空间不足;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经营效益不佳,有空间有资源却苦于没有发展项目。在这种反差中,一些企业经营者开始尝试用并购重组的方法来“强己活人”。绍兴万亨盛集团出资500万元并购当地一家已经倒闭的啤酒厂,改造原有的土地、厂房和排污管等设施,吸收啤酒厂职工1000多人,转产摇粒绒、拉毛产品等,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中厦建筑实业公司与平水制氧气厂共同创办了绍兴富源气体有限公司,前者提供资金、土地,后者提供技术、销售力量,实现了强强联合。 许多人先前认为,大资源要素的异常短缺,会使绍兴的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一落千丈,然而,截至9月底,绍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幅度达到33.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还提高了5.3个百分点。与规模工业增长强势相呼应的是,初步预计2004年绍兴的GDP将达到1315亿元,增长15.5%,市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体现经济运行质量的经济指标也同样丝毫不见颓势。这种“釜底减薪,其水愈沸”的效果,让绍兴真切地体会到增长方式转变的价值。 作者潘海平为新华社资深财经记者 (《董事会》杂志供稿) 《董事会》系列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