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行业专题--直销业 > 正文
 

2004中国直销行业年度榜(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 17:55 《经贸世界》
2004年度中国直销业十大风云人物

  文/本刊记者 罗婷

  马秀红

  商务部副部长

  马秀红,这个名字突然闯入直销人的视线,全因她在“9.10厦门会议”上的讲话。她的讲话掀起了国内直销业界一个新的兴奋高潮,更准确的说是掀起了内资直销企业的兴奋高潮。

  她那句总结性的点评,“内外一致,公平竞争,共同发展”和掷地有声的几句发言,“我也承认,过去六年对内资企业来说,有些是不公平的。”“所有的、只要符合条件的、愿意进入到这个领域并按照我们这个制度合法经营的企业,都应该让他们进入。”让所有的内资企业与会人士不禁动容——

  生与死的六年奋斗,终于得到了肯定;只要努力经营,未来的直销市场,也将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从1998年中国全面“禁传”只允许十家外资直销企业转型经营开始,内资直销企业不是被迫出走就是人丁凋落、处于生死边缘。而年初的中美贸易理事会商务会谈期间,业界更是盛传有一部《外资投资直销企业暂行规定》草案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被传阅。一时间,“外资先入”、“超国民待遇”在业界闹得沸沸扬扬。更有媒体预测,“9.10厦门会议”不可能有内资企业入场。

  不过,马秀红代表的政府态度彻底击溃了这些对内资企业的不利言论,人们看到,六个内资企业的老总走进了厦门会议的会场,同时,马秀红的言论也让内资直销企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并给了他们一个灿烂的希望。

  邓湛

  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

  毫不夸张的说,今年媒体对直销立法新闻的爆炒,全是因为在二月份中国贸促会举办的“中美商务理事会经贸座谈会”上,邓湛说了一句,“中国有望于年内制订直销业相关法律,严格区分直销和各种形式的传销,在继续大力打击非法传销的同时,鼓励合法直销,促进在华的中外直销公司共同发展。”

  因为这句话,邓湛的名字在今年所有有关直销的报道上,就没有间断过。

  他说的这句话不仅标志着“中国后直销时代”的来临,还使死守中国直销市场十多年的转型直销企业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们争取了多年的直销立法,终得偿所愿。这从安利全球公共事务副总裁侯力威在此之后,一改前期的“低调”破天荒的发表了十数条有关安利对中国直销立法的态度和建议,就可见一斑。

  9月10日的厦门会议上,也是邓湛打响了头炮,他简要地向与会企业讲解了酝酿近一年之久、各方关注的《直销管理条例》(草案)的内容和精神。同时还透露,“从现在的状况来看,中国直销业的开放要早于其它行业,开放的程度要大于其它行业。”

  作为政府处理直销问题的长期“发言人”,邓湛对中国直销界的影响力可谓非凡。可以预见,随着直销立法进程的推进,邓湛这个名字还将会出现在各大网站、报纸的头条新闻中,发布政府有关直销最前沿的声音。

  侯立威

  安利公司全球公共事务总监 美国商会联席主席

  如果说,邓湛开了今年政府公开对直销立法表态的先河。那么,侯立威则是开了转型直销企业公开对直销立法表态的先河。

  在邓湛宣布中国将加快直销立法进程,有望于年内实现直销业立法后的第三天,侯立威在北京向媒体表示,“如果直销法中规定‘直销+店铺’的直销模式,能为安利公司所接受,因为安利采用该模式在华经营极为成功,2003年度销售额超过100亿人民币。然而,中国政府在直销立法中,如果坚持直销企业必须在华具备生产基地的观点,那么立法机关需要注意,因为该规定违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媒体普遍认为,侯立威此举露出了安利在直销立法中的底牌。

  而到了2月下旬,侯立威又向媒体透露:“很快中国商务部将专门组团赴美进行美国直销立法方面的考察,邓副司长要求我起草一份有关对中国直销立法的意见书,在代表团去美国之前完成。”

  此言一出,某媒体立即将它作为了本次直销立法将上演“外资先行”、“超国民待遇”的“证据”。

  可以说,相比于转型直销企业前期“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默契来说,侯立威在今年的言论确实显得比较“出位”,甚至有媒体认为有“跟政府叫板”之嫌。安利何来如此胆气?有迹可察的事实是,“安利董事长史迪夫.温安洛曾两度在国会发言,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在美国国会中,将失业人口增多归因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言论高涨时,安达高作为企业代表,给中国企业予以澄清罪名。”

  不过,安利今年的公关活动实有“太过”之嫌,以至于“9.10厦门会议”之后,成了雅芳公司主导立法导向的天下。看来,侯立威这位喜爱中国花鸟画、被誉为“中美两国间的超级公关”的和蔼老头,要真正读懂中国文化的路还很长。

  钟彬娴

  雅芳全球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雅芳是今年中国直销立法最大的赢家,所以,钟彬娴毫无疑问的成为了今年直销业界的风云人物。又因为在2003年10月,吴仪副总理给了她一句承诺,使雅芳从被中国直销市场“摒弃”的命运中峰回路转,一跃成为直销立法的“风向标”。

  雅芳的这种际遇也许遭人妒忌,但是在六年时间严格“遵守中国法律”也非一般的企业能够做到。虽然人所共知1998年政府批准了十家外资直销企业转型经营,但是真正彻底放弃了直销方式的公司却只有雅芳一家;同时,在六年中几乎没有任何负面报道的转型直销公司也只有雅芳一家。

  钟彬娴的眼光和气魄让人钦佩。

  因此,我们毫不吃惊的看到,这位雅芳公司百年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女性CEO,多次入选美国商界前50名最有影响力的女性;并奇迹般让雅芳的股票在1999年狂跌50%的情况下增长到历史最高水平—盈利增长率20%!而在中国市场上,雅芳靠着近6,000多家专卖店和2,000多个专柜,同样取得了近10亿元人民币的年营业额。

  钟彬娴本人还曾向媒体透露,“雅芳在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经营,有些国家我两三年才会去一次,但是我一年会来中国三次。”以显示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而在立法形式明朗之后,这位聪明的女CEO也巧妙的表示,“我们不能预测直销在未来会怎样,因为它取决于政府。雅芳会百分之百遵守法律。不过,我们希望能通过直销释放中国市场蕴藏的商机。”

  李金元

  天津天狮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如果说2004年前的李金元留给业界最多的是传闻的话,那么2004年“骆超事件”之后的李金元留给业界最多的则是“震撼”。他能在媒体形容“天狮大厦摇摇将倾之时”迅速用“李强”替换掉“骆超”,“施钰”替换掉“王君平”,“三一锐智”替换掉“三一盛世”,使天狮事业及培训机构比前者所在的时候更加兴盛,足见其实力和智慧并非如反对者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

  而在“高层地震”两个月后,天狮集团又在央视二套“绝对挑战”栏目现场招聘了张殿民这位有14年海外工作经验的人才;在“9.10厦门会议”之前传言内资公司不能入场的情况下,李金元迅速用“德国天狮”的名义拿到入场券,其危机公关速度也快得让人咋舌。

  同时,李金元个人在2004年还获得了诸多殊荣。如,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的“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全国仅十人获此称号),在“胡润百富榜”排名第六,在“2004年中国内地慈善企业家排行榜”排名第三,在“新财富劳斯莱斯500富人榜”排名第二,在“南方周末创富榜”排名第一。

  尽管有人说他是农民,有人说他只会炒作,说他利用“高号”和股票圈钱,说离了骆超的天狮一文不值,说天狮的账务存在一大堆问题。然而,天狮核心高管层的迅速重建,天狮直销商的不离不弃,天狮股票在三个月的时间劲升360多倍,2004年天狮中国市场18亿元人民币左右的业绩……

  一切都证明了他的魄力与韧性。

  一切都证明了李金元不愧是李金元。

  孙景业

  大连富饶企业集团董事长

  在“9.10厦门会议”之前,外资直销企业在“提前准入”的道路上似乎是大唱凯歌,然而会议之后,形势来了个大逆转,民营直销企业在得到了“内外一致,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承诺后,一改前期的委屈,有了跟外资企业一争天下的底气。

  孙景业,就是这群民营直销企业家中最为活跃的一个。

  在媒体上,我们至少可以找到数十篇跟他有关的、主题为直销立法的文章。如,《民族直销企业亟待进入直销主战场》、《孙景业:“大连富饶真的很想做直销”—一位直销民营企业家的欢乐与忧愁》、《守得云开见月明 内资公司积极备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花竞开—孙景业董事长座客本坛纵论厦门直销立法原则》等等,说法虽然千差万别,但所表达的意愿只有一个,“富饶非常想获得一张企业的直销牌照”。

  据说,孙景业是因为吃了传统经营方式的亏,“负债几十万元”,进而发现“直销真的很适合我们(指富饶)这种企业的。”虽然现在的形势是“内外一致”,但富饶是否能够跨过直销牌照的“门槛”也使他忧心忡忡。

  不过,跟一般的民营企业家“病急乱投医”的作法不同,孙景业采取的是加强自身“硬件水平”的策略,“据了解,富饶扩展为集团后,增资为1亿多元人民币,而富饶第二期工程竣工后,富饶的总投入将超过2亿元人民币。”

  孙景业还向媒体表示,我就是要通过自有资金建立起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园区,让社会相信富饶并不是想通过非法传销去市场上快速圈钱。你想,投入这么巨大的资金,建立起这么大的产业,我孙景业担得起被查处的风险吗?”

  如此远见卓识,让人钦佩,也许富饶在中国未来的直销市场上真的会有一番不错的表现。

  骆超

  前北京三一盛世营销策划公司董事长

  现西安傲普公司董事长

  骆超,在业界可谓人所共知,也备受争议,今年引发的事件更是不少。

  首当其冲的是和“黄金搭档”——天狮公司的“分手”,其次是迅速找到了“新东家”并合资开盘了自己的公司。

  关于骆超为何会跟天狮分手,业界传言非常多,有人说是“战略分歧”,有人说是“利益分歧”……孰是孰非,让人雾里看花。而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骆超状告李金元事件”,也在庭外和解中不动声色的落下帷幕。

  不过,这次事件给业界留下了几个重要思考:在中国,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该如何建立良好关系?如果直销企业借助培训机构或者是培训师来发展,那这二者在企业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处于什么地位,该值多少钱?

  之后不久,骆超和陕西步长集团合作组建了“西安傲普”公司。有媒体称,“成立当天盛况空前”,而在网络上能够找到的相关报道却寥寥。

  是不愿声张还是不能声张,记者看不出端倪,只是骆超的一句,“安利与天狮,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我永远感激他们。”多少体现了一笑泯恩仇的意愿。

  古谚说,“杀敌一万,自损三千”,昔日的战友变成对手,所要放弃的不管是感情也好还是利益也好,都难以计算。从“傲普公司近十人的高管队伍中绝大部分都有四年以上的直销行业经历。参加傲普开业的300余经销商中,90%以上都做过直销”的背景,我们多多少少也可以猜测到其未来的一些走势。也许正如《21世纪经济报道》评论的那样:

  “直销现在就像一种时尚,在表现张力的时候,也吸引了一些老板去追逐,感觉好像不去做就要落伍一样。”

  刘忠

  美国成功集团中国区首席法律顾问

  中国直销政策专业大律师

  刘忠,应该算是今年直销业界的一匹“黑马”。

  坊间对于刘忠的种种揣测,起始于“9.10厦门会议”。

  因为会议之前,他只是在“中国直销传播网”(以下简称“传播网”)上以律师的身份对行业、企业以及直销人提了一些专业性的建议。而会议之后,对这次会议有报道的媒体都会多多少少加上他的言论和点评。

  因此,业界流传说刘忠是多家直销企业的法律顾问,还是商务部的民间代言人……

  见过刘忠的资深传媒人对他的评价是,“刘忠有深厚的政府背景,在直销业浸淫了近十年的时间,对中国直销发展历史很清楚。”知情者还透露,中国直销史上几乎所有的非法传销大案均是他代理诉讼的。

  刘忠在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章都很具有专业性,对法规和政策的解读非常到位,还经常提醒企业,“除积极创造硬性条件外,重要的是做到规范运作”,企业要想获得直销牌照,最好的办法是“洁身自爱,合法经营,照章申报”。

  由此可见,对直销企业运作手法的洞悉,对法律的烂熟,是刘忠对直销业界的评析洞彻要害的主要原因,也因为如此,媒体记者在做直销行业的报道时,几乎都会不约而同的采访他。与此同时,透过这一现象,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如果关注直销业界的专业人士越来越多,对于这个行业的正规发展,对于企业的高效成长,都将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天问

  中国直销传播网CEO

  在本次所有评选的“风云人物”中,天问这个名字应该是业界耳熟能详的。

  他在今年将“传播网”成功引上商业化运作轨道;又在“9.10厦门会议”期间想方设法弄来会议现场资料,第一时间滚动发布到“传播网”上,使“传播网”真正成为了中国直销业界甚至是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人士每日必读的网站。

  自去年不少的公司或个人仿“传播网”的模式,成立了许多以直销为主题的网站或网页之后,这位年轻的CEO便使出浑身解数保持“传播网”业界第一的优势。

  有人认为天问是沾了先入为主的光:从“传播网”的前身“直销联盟”开始,五年的累积,使很多直销人对这个网站有了深厚的感情;有人认为天问过于“特立独行”,对一些1998年之后进入中国市场的直销公司不太“客气”。虽然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笔者比较认同的一种看法是,跟直销业的沉淀相比,天问的商业头脑更值得欣赏。不过,也许正是前者的沉淀才造就了后者的敏锐。

  现在,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天问已经成功摆脱了“草根专家”的民间封号,向“官方发言人”的目标靠得更近;同时,“传播网”也向着官方代言网站的目标努力着。

  王万军

  原《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记者、编辑

  现《新营销》杂志直销版主编

  王万军以媒体人的身份在直销界异军突起,多少应了点“时势造英雄”的意味。

  年初,他在网易商业频道发表了题为《直销立法十大悬疑》的一系列文章,声名鹊起,而后他又在3月20日至25日,参与策划了中央电视台《聚焦中国直销立法》、《聚焦中国直销业》大型电视专题片,并现场采访了八家直销公司的总裁级人物,成为了媒体和直销企业争相追捧的对象。

  不过,也有人批评说,王万军并非真正懂直销行业,而仅仅是“将左手的资源折腾到右手。”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姑且不论,但这位在广州打磨了相当长时间的媒体人,确实有着不俗的商业头脑—这从后来其将电视专访的资料集结成《八巨头论剑中国直销》一书,并赚了个盘满钵满就能得到充分体现。

  这也引发了业界的反思,正如“橘生淮南而为橘,生淮北而为枳”那样,资源用对了确实可以达到双赢、多赢;然而一旦落入投机者手中,如以闹剧收场的“CHC事件”,对中国脆弱的直销市场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事。职能部门该怎样有效控制“垄断资源”,也是今后必须解决的难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