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企迎来石油时代(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 19:28 《法人》 | |||||||||
蚍蜉大树 民营企业进入石油行业本是早有的事情。早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民营资本经营加油站就不在少数。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到上世纪末,以民资为主体的“社会加油站(非石油石
“那是一段幸福时光。”提及当时的情形,广州市黄埔区一位民营油商黄安(化名)对媒体洋溢着笑容。1994年,国家放松成品油批发市场准入限制,黄抓住时机开了自己的公司。到1996年,他已经拥有4座加油站,还批发成品油,年销售成品油近20万吨。“当时经营每吨成品油的利润可达上千块钱,生意还多得做不过来,有时仅仅把炼油厂的提货单一转手,每吨就可以挣几百块钱。” 不过到了1999年,黄的幸福时光终结了。当时,国家产业政策开始向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国有石油巨头倾斜,有关部门也开始大规模整顿成品油市场。同期,为防止加入WTO后成品油市场过多地被外资控制,两大国有石油巨头开始第一轮大规模收购“社会加油站”。 “中石化、中石油重组之后,我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首先是市场准入问题,国家赋予这两大集团零售专营权,各地区新建的加油站均由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全资或控股建设,民营加油站必须挂靠在他们名下。其次是油源,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掌握着成品油批发专营权,控制油源和定价权,如果他们略施手腕,就能让我们无利可图。在双寡头垄断的市场背景下,我们这些民营油商只有在夹缝中生存,难以做大做强,十分脆弱。” 黄安对媒体指出,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在成品油销售上实行内部价格,而且他们控制全部成品油的资源。虽然国家经贸委早已向一些民企颁发了成品油的批发许可证,但他们仍得不到两大集团按指标提供的成品油资源,而只能拿到两大集团出售的高价成品油。 在油源和油价的双重压力下,许多民营油商开始步入亏损状态,惨淡经营。此后,他们逐渐被几家国有石油集团“招安”。中石化和中石油以并购、控股等方式兼并了大量的民营加油站。到2002年底,仅这两家大型国有石油集团就占据了国内成品油零售市场60%以上的份额。 除了对零售市场的控制,国家还对原油开采以及进出口和成品油批发实行了更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一个在业内人士看来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的消息是,至今为止,只有大连实德和湖北天发两家民企被特批进入了真正的石油市场。 实德的项目是通过中外合资的方式,和沙特阿拉伯的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合作开发石化项目。这样的项目,第一关就是需要中央政府批准。按照实德的计划,这个项目将是年产量130万吨的乙烯工厂,外加一个年产量1000万吨的炼油厂,仅前者就需要至少50亿美元的投资,而实德的年销售额在40亿元人民币左右。 迄今为止,实德在石油项目上的业绩尚不见媒体的大幅报道。有人分析,实德即便获得了这个机会,也是需要花大力气来经营的,比起中石油、中石化等单位坐等国家扶持的惬意局面来,实德需要展现的是自己的实力。 “我们太难了!”提到经营石油的苦楚,一位民营企业家连连摇头。在他的眼里,中国的石油市场仍然处于绝对的“双寡头”垄断地位,即便民营企业主们获准分一杯羹,那也是在“虎口抢肉”,犹如蚍蜉对大树的战斗。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