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养老金并轨变缩轨不能叫改革:有悖改革思路

2013年09月15日 03:19  南方都市报 

  此前有消息称“养老金改革方案”将于8月底完成,而近日有媒体从参与改革研究的人士处了解到最早也要年底公布。记者同时获悉,外界期盼的无差别化养老暂时还无法实现,未来养老金并轨的核心思想是,将企业养老金进行合理、逐步上提,缩小与事业单位养老金的差距,重新分出养老金层次,并逐步扩大覆盖面、提高覆盖率。

  养老金改革方案之所以让公众高度期待,就因为养老金双轨制早已成为制度不公的符号,在公众的意识中,破除双轨制即所谓“并轨”正是未来改革的指向。这个指向在作为主管部门的人社部那里,也一直有着明确的表述。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就曾经多次表示,“社保待遇双轨制终将合并统一”。

  如果现在媒体的消息准确,未来养老金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将企业养老金进行合理、逐步上提,缩小与事业单位养老金的差距”,无疑象征着改革的指向已经做出了调整,即从“并轨”变成了“缩轨”。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整,在缺乏依据的情况下暂时无法揣测,但有一点应该是清楚的,即“缩轨”似乎不宜称之为改革,因为正如人社部所屡屡强调,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已经得到了多次提升,这样一个以往并不新鲜的行动,怎么能够冠以“改革”之名呢?

  当然,对广大企业职工而言,养老金有望上提,仍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消息。只是钱这东西无法从石头缝里迸出,越过现有水平再为企业退休职工多支付养老金是一笔庞大的数字,它从何而来?

  众所周知,如果养老金双轨制无法破除,则意味着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仍将主要由公共财政支付。在这一点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寄望于政府再为企业职工养老增加投入并不现实。显然,为了未来养老金水平得到提升,只有将目光投向职工个人和企业,先提高这两者各自缴纳养老保险的基准。

  为了未来美好的退休生活,工作期间多缴纳一点养老保险,原本并不是一件多么难以理解的事情,但在税费居高不下的前提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还能够承受额外的负担吗?何况就在企业和职工为未来养老而辛苦时,身边有一个人群却不需缴纳保险而能坐享较高退休金,其感受又会如何?

  把“并轨”调整为“缩轨”,即使真能缩到二者养老金水平完全一致,只要养老金来源不同,公平二字也无从谈起。“缩轨”方案显示,未来养老金改革可能着眼于安抚相对弱势的群体,而不去丝毫触动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这样一个思路是否存在掩盖养老制度核心问题的嫌疑,也许需要得到更深入的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记者陈宝成涉嫌非法拘禁罪被批捕
  • 体育张稀哲3球国安6-0 厄齐尔助攻阿森纳3-1
  • 娱乐王菲称夫妻缘尽离婚 李亚鹏:女儿归我
  • 财经上海自贸区获批催涨区内房价:一夜涨10%
  • 科技运营商iPhone价格战疑云:或不给高补贴
  • 博客王菲与李亚鹏高调离婚的三大猜测
  • 读书战地实拍:残酷真实的越南战争(组图)
  • 教育三成人曾暗恋过老师七成人接受师生恋
  • 陶冬:联储出招 欧股聚财
  • 小小鸟:戈尔巴乔夫重出江湖
  • 曹凤岐:中国新股发行审核制度演进
  • 张捷:定价权眼光看通胀与印钞
  • 谢作诗:从农民工就业看潜在增长率
  • 徐洪才:从李克强讲话看金改路线图
  • 胡文娟:被抛弃的房价收入比
  • 黄凡:创业板是否已到曲终人散时
  • 章玉贵:中国经济奇迹第二季
  • 谢百三:北上广深房价为何涨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