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资料图片。

  “学而思”背后的市场该怎么治?

  上周末,成都市教育局责成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对所在区域“学而思”培训机构违规办学行为进行了整治,被责令整改的“学而思”教学点共有9个。整改期间,这些教学点将暂停招生或教学。据报道,相关教学点的违规行为包括:筹设期间擅自招生;未取得相关办学许可;委托或变相委托其它主体举办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考试或培训班;举办、承办或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未经政府部门认可的竞赛、考级或活动;消防问题等。

  相关消息一经发布,“学而思”在美国上市的股票“好未来”周一开盘时大跌,当天最高跌幅一度超过7.1%。而在国内,不少网民纷纷拍手叫好。一家“影子教育”企业能引发如此大的市场反应,足见课外教辅产业在中国的影响力何其巨大。成都教育部门出手整治后,不少城市的舆论开始对当地教育部门表现出了相关的期待。国人对某些教辅机构的痛恨之情,也由此可见一斑。

  教辅机构本无原罪,作为企业,教辅机构也是靠市场吃饭。人们痛恨某些教辅机构,很多时候是对其背后的教育不公感到焦虑和不满。比如说,为了拼成绩,家长们要额外承担高额的补课费,孩子们则要牺牲课余时间,疲于奔命。这样的话,对没钱补课,或不愿意补课的孩子,就是明显的不公平。而这背后,则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某些知名中小学校在制造不公平,它们在招生时违反教育部门的政策规定,暗中“掐尖”,委托知名教辅机构组织“秘考”。正是知名学校违规招生,才导致了教辅机构违规办学。最近,广州市教育部门就对违规招生的8所学校进行了扣减招生计划等处罚措施,对个别教辅机构进行了约谈。这一案例放在全国背景下,不过是违规招生的一个缩影。

  当然,人们都会认为,出现这些情况主要还是中高考的指挥棒在发挥作用,只要改变唯分数是举的应试模式,问题便迎刃而解。这种见解固然有其道理,但过于理想化、简单化。以中国之大,人口之复杂,要彻底改变应试模式,绝非短期之功。比如说,中高考不看分数看什么?推行素质教育能杜绝弄虚作假和课外辅导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没有理想答案,教育改革就无法立竿见影。

  短期来看,要缓解补课给少年儿童及其家长带来的负担,当务之急还是要严厉执法,维护好现行教育政策。其一,像成都与广州的教育部门一样,严肃处理违规招生、办学的学校和“影子学校”,压缩“秘考”“考级”等畸形市场;其二,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压缩“掐尖”“择校”等畸形市场。只要职能部门对违法违规者不护短、不纵容,积极作为,执法必严,教辅产业就难以疯狂,从而逐渐回归理性的办学轨道。当然,治本之策,仍离不开教育改革这一宏大命题。

  ◎椿桦 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马龙 SF061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