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17日08:26 新浪综合

  [个论]熊丙奇专栏:成都“学而思”被整顿 解读是否会错了意?

  来源:南方都市报

  百年树人

  熊丙奇专栏

  日前,根据群众举报,成都市教育局责成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对所在区域“学而思”培训机构违规办学行为进行整治,被责令整改的学而思教学点共有9个。5月15日,南都记者从成都学而思教育咨询公司处得知,其已按要求对相关教学点进行整改。整改期间,上述教学点将暂停招生或教学。(南方都市报5月16日)

  对于成都教育部门对“学而思”违规办学进行整顿,很多舆论解读为“封杀”“学而思”,是对奥数培训“开刀”,倡导素质教育。不得不说,这些解读会错了意,这并非“封杀”某个培训机构,而是地方教育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对没有获得办学许可的培训机构(教学点)进行整治。正常来说,在这些教学点依法获得办学许可之后,会继续招生、办学。对于当前的培训热,舆论不要指望靠政府部门打压,政府部门的责任是依法监管培训机构合法经营,而要让培训热降温,必须改革升学评价制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对成都教育部门对“学而思”9个教学点进行整治的消息,有的人“叫好”,而有的人则为其“鸣不平”。而不论“叫好”还是“鸣不平”的,都不是从依法治教角度,而是站在各自立场。叫好者认为这是政府部门叫板上市的培训机构,有助于让培训热降温;而叫屈者则认为,培训机构提供市场化选择,家长愿意花钱是家长的事,关政府什么事。

  而从依法治教角度,政府部门对没有取得办学许可的教学点,进行整顿是职责所在,对违规办学视而不见才是失职。对于教育培训机构,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有二:一是监管培训机构有无合法的资质;二是监管有合法资质的培训机构是否有违规违法经营行为。监管的目的,是为了治理培训乱象,保障选择培训机构的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已经报名的家长对教育部门的整治很有意见,认为影响了孩子接受培训。可以说,这些家长送子女上培训机构是十分盲目的,他们并没有了解机构(教学点)有无合法的办学资质,要么听其他家长推荐,要么听机构宣传就选择。近年来,我国各地经常爆出培训机构卷款而逃、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这个时候,家长都抱怨培训机构没有履行监管职责,可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家长就应该了解机构有无合法的资质。在发现机构没有合法资质的时候,还出来维护机构,这是极不理性的。当然,这也和家长担心交了的学费是否能被退回,学生的培训是否受影响有关。

  在当前,家长送孩子进培训班的焦虑心情可以理解,但选择培训机构必须理性。根据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今后政府部门将对民办教育实行分类管理,所有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都将实行工商注册、工商监管,这有利于对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 目前教育部门和工商部门“双重身份”式的管理,貌似对教育培训机构监管很严,实则上是让这些教育培训机构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

  而规范培训机构,主要是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并不能让培训热降温。当前我国存在培训热,主要是因为义务教育不均衡,存在“幼升小”、“小升初”择校热,加之中高考制度用单一的分数标准评价学生,因此为提高孩子的竞争力,家长都送孩子去培训机构。只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改革中高考制度,才能让培训热切实降温。(作者系教育学者)

  

责任编辑:陈楚潺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