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31日07:57 新浪综合

  [社论]楼市调控需对症下药,正视病灶是关键

  在丢出了史上最严调控的“王炸”仅仅十余天后,3月29日,广州迎来调控升级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土地拍卖,结果“炸”出了广州地价的历史新高。位于白云、海珠和增城区的9宗地块遭到数十家房产开发商的激烈争夺。其中,时代地产以55437元/平方米的楼面价竞得海珠区广纸轻工地块,总价约20.4亿元,溢价率219%,刷新广州楼面价格纪录。

  在今年一季度的房价快速拉升后,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突然先后加码限购政策,宣布“认房又认贷”。直接缩减了可购买人群范围,大幅提高了住房购买门槛。

  然而,为什么在最严调控面前,作为楼市上游市场的土地市场,价格依然刷出了新高?因为,开发商对楼市依旧看多。

  看多不仅存在于开发商之间,也普遍存在于民众之中。最明显的迹象是,在新一轮调控政策出台后,不限购的增城和从化地区的楼市热烈响应。3月20日至26日广州一手住宅网签量3236套,环比上涨3.35%,成交均价每平方米16496元,环比上涨6.47%。其中,增城区成交1226套,环比上涨45.61%,占全市成交总量接近四成,成交均价每平方米12392元,环比上涨8.85%;从化区成交380套,环比大涨140.51%。说明被政策挤出的这部分购买力,并没有放弃,而是转投至未限购的广州城郊。这也是为什么在3月29日的土地竞拍中,增城推出的5宗地楼面价不断飙升,突破2万元大关,并远超区域房价。

  当然,看多的判断未必是一种盲目的情绪感染,更多的可能是出自经验带来的蒙昧直觉。将一线城市尤其是广州房价的这一轮上拉归咎于炒房客有失公允,更多是民众基于一种看多预期而作的决定——— 还没买房的年轻人担心信贷收紧更难“上车”,有改善需求的家庭忧心再不换房三房骤变洗手间。广州在一线城市中房价相对较低,而限购政策在此轮加码前却是其中最严格的,随着两会前后的一轮加码,北上深的限购严厉程度大增,尤以北京最甚,加之对空气质量的考量等,有一部分南下置业准备定居的“新移民”,当然,更多的是为了消弭不确定性将买房的时间提前的购买者。毕竟,在过去的两年中,北上深为广州提前演示了跳涨的剧情。2015年,深圳在3·30政策出台后首先暴涨,当年在三季度短暂平息后从四季度一直到2016年第一季度又再跳涨,上海于2015年12月开始紧随深圳至2016年6月翻倍,北京则是从2016年三季度开始跟随到今年一季度领涨全国。广州这一轮拉升节奏与此前的三个一线城市非常相似,因而民众据此作出看多预判而加入购房大军并不意外。吊诡的是,在楼市显著扭曲的状态下,将买房优先级提前的民众,普遍的心理出发点不是投机,而是控制风险——— 希望能通过房产保值增值,或者让未来的生活水平不至下降。

  就在地价刷新历史纪录的一天之后,广州的最严调控政策也被刷新。3月30日晚7时许,广州政府网站发表最新公告,调控政策向北京看齐,限购同时亦限售。增城、从化被纳入限购,外地户口只能买一套房;若要进行房屋赠与必须满两年后方能再买房,且受赠与人亦必须有购房资格;最严厉的是,个人新买住房须房产证满两年方能出售,而法人更须证满3年;而公寓直接不得销售给个人。这样一来,住房供给将强制性大幅减少,在购买者与出售者范围均大为缩减的情况下,交易量必然往下。不过,对价格有多大影响,仍是未知数。以已调控一年的深圳为例,调控遏制了成交量,但成交价格下调幅度仅10%左右,与跳涨之前已不可相比。

  最严调控一个月内刷新两次,减少供应量起到的强制限制会对成交量造成立竿见影的效果,亦会导致房价向下或至少遏制上涨势头。然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终非解决之道,应把握强硬调控带来的时间窗口,正视楼市病灶,对症下药。货币超发、M2高企,房产的投资属性依然强劲,要保障楼市与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结构性改革已是迫在眉睫。

  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陈楚潺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