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23日07:20 新浪综合

  [来论]解决打车难重现问题还需降低网约车门槛

  来源:南方都市报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不少北京市民在朋友圈等个人社交媒体上吐槽打车这件小事遇到了大难题。人们发现,在早晚高峰甚至不少传统非高峰时段里,通过滴滴等平台打车已经变得很困难,要增加叫车成功的概率,往往得加价。这让很多人困惑不已。(1月22日央广网)

  实际上,又现打车难的不只是在北京,在上海、武汉等不少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仅如此,网约车加价、涨价也随之而来,令普通民众直呼网约车不但不好坐,也有点坐不起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关平台给出的解释是今年司机回家早,运力下降。很显然,这的确是一个客观原因,临近春节,一些外地司机都急着回家过年,网约车数量无疑会有所减少,价格自然要上扬,物以稀为贵嘛。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不过是一个表面原因,现在打车难所以会重现,根本原因在于网约车数量大幅减少,而网约车锐减的原因又将网约车定位为“高端服务”,并据此抬高了网约车的准入门槛,才使得网约车由过去的供大于求变成现在的供不应求。

  有一个例子很耐人寻味,尽管从发动机功率、车辆年限、安全系统三个方面进一步降低了网约车的准入门槛,但目前南京街头的35万辆网约车中还是只有10%的车辆符合准入条件,其余九成网约车都面临退出的命运(1月21日《扬子晚报》)。

  实际上,当初绝大多数网约车都是以低端大众交通工具出现的,老百姓在享受到便捷、舒适的网约车服务同时还能得到其便宜的实惠,可现在却把网约车的定位倒了个,由低端服务变成了高端服务,这不仅变相提高了网约车的价格,增加了民众的出行成本,也抬高了网约车的准入门槛,人为造成网约车供应紧张,同时更有横刀夺爱的意味,生生夺走了老百姓原本握在手中的网约车方便、快捷、便宜等诸多好处,这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

  更重要的是,这种对网约车的高门槛其实是对巡游出租车的一种变相保护,也是对传统出租车的垄断进一步强化。现在南京传出这类出租车收费将改为全天候双程计费就是一个明证,也意味着传统出租车涨价将不可避免。按说,网约车、出租车改革应该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改革红利,可现在无论是网约车还是传统出租车却越改越贵,且带来打车难重现的弊端,这显然不是老百姓需要的改革和结果,也说明这一改革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打车难重现,是网约车门槛过高造成的,有关部门就应该采取措施降低网约车的准入门槛,让大多数网约车能上路经营,这样打车难重现的问题即可迎刃而解。我们期待着有关部门能考虑到老百姓的诉求,尽快为目前大部分网约车面临退出的困境解套。 □李世荣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