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7日22:17 新浪综合

  新财政部长面临的几门“大考”

  来源:微信公众号 国是直通车

  赵建华 

  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财政部部长易人。59岁的国务院副秘书长肖捷,从66岁的楼继伟手中接过接力棒,执掌财政部。

  与楼继伟以及前几任财政部部长的履历相似,肖捷既拥有在财税系统长期工作的经验,也出任过地方大员。1957年出生的肖捷,籍贯辽宁,1982年进入财政部工作,至2001年累计升迁至财政部副部长,2005年出任湖南省省委常委、副省长,2007年调回北京担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2013年出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他是中共第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表决,免去楼继伟的财政部部长职务,任命肖捷为财政部部长。

  肖捷从楼继伟手中接过的是一份厚实的“家底”。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就是普通百姓所说的财政收入15.2万多亿元、支出近17.6万亿元,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社保支出以及个税征缴,都囊括其中。另外,还有4.2万多亿元的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和4.2万多亿元的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肖捷接手的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甚至遗产税等税制改革动向,中央与地方的财政事权关系,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每一项改革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外,亚投行、金砖银行等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机制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财政也都无法置身事外。

  财税改革需暖人心

  古今中外,财政向来都是一国之命脉。政府运作、百姓日常生活、企业生产经营,整个社会的运转都离不开财政。

  肖捷接任财政部部长之时,中国正在推行两大税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全面实施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两者关乎企业切身利益,甚至关系整个经济运行。截至目前的实施情况看,两项改革让企业减轻了税费负担,促进资源节约利用等政策效果正在显现。两项改革仍需持续推进。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更关心个人所得税以及房地产税改革。最近几年,居民收入不断增长,但教育、医疗、养老尤其是住房负担也同样上涨。有人担心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会超过支付能力。

  今年3月,时任财政部长楼继伟说,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已提交国务院。就在三天前,楼继伟以财政部部长身份在北京举行的一场研讨会上发表书面讲话说,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等改革正在积极推进。

  国务院的最终方案尚未公布,不少财税专家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老百姓普遍关心的个税起征点上调、是否以家庭为单位征缴个税以及房地产税、养老保险改革等热点问题,或许都要等到肖捷担任财政部长后才能揭晓。

  解地方难题需智慧耐心

  除了企业、居民,各地也在关注财政部部长人选。担任财政部长后,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督促地方政府管控债务风险,都将是肖捷面临的考验。

  最近几年,随着新《预算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布实施,我国已基本搭建起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主体框架,也构建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总体制度框架。

  截至2015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16万亿元。如果以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衡量地方政府债务水平,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率为89.2%,低于国际通行的警戒标准。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虽然总体可控,但是局部地区偿债能力有所弱化、个别地区风险超过警戒线、违法违规融资担保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存在不规范现象。

  既要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制止地方政府违规违法行为,又要满足地方政府合理融资需求,支持地方稳增长、补短板。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将考验包括肖捷在内的财政官员们的管理智慧。

  与地方政府债务相比,更为复杂艰难的是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它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各领域,牵扯到中央与地方、部门之间的利益调整。这更将考验肖捷等人的耐心和智慧。

  凡事过去,皆为序章。国力日增,家底更加殷实,肖捷出任部长后,相信国家财政担任的责任只会更重。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OPPO胜利因智能手机技术停滞

OPPO完全地复制了过往二十多年来,在饮料、保健品、家电和服装市场上一再发生过的“营销奇迹”。那么,为什么仍然会出现OPPO式的胜利?

人民币不会也不该大幅贬值

此轮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是自我实现的预期在起作用。应对这一措施,短期内必须坚定地管理投资者预期与资金流动。中长期来看,必须从现在开始采取切实措施,逐步调低中国的货币存量,从根子上稳定中国的金融。

为何德国对中国投资态度突变

“德国作为商业重镇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政界和经济界有个互不干涉的传统,这就保证了商业活动的独立性。如果德国政府对中国投资筑篱盖墙,只会让自家企业懒惰。”

东北地区已陷入“资源诅咒”

营商环境恶化实际上是东北经济困局的一种表象,是结果而非原因。之所以出现营商环境恶化这一结果,是因为“资源诅咒”、劳动力外流和人口老龄化、体制机制滞后等掣肘性因素的存在。东北要实现振兴,需正视与解决好这三大掣肘性因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