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6日06:20 中国青年报

  “别让华为跑了”的警钟不只为深圳而鸣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正视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充分了解企业的诉求,稳步快速地推进改革,才有可能像当年那样转危为机,创造新辉煌。

  最近,一篇题为“别让华为跑了”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文章大意是说,华为终端公司去年已成东莞第一纳税大户,华为未来的发展重心可能会从深圳迁到东莞,深圳对此要高度重视。尽管华为公司回应称没有将总部搬离深圳的计划,但这篇文章仍是有价值的,至少它能激起人们对于一座城市如何留住企业的思考。

  一家企业愿意在某个城市扎根,通常是因为这里有成熟的投资环境、优惠的税收和人才政策,它让企业家觉得投资性价比很高。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曾解释当初为何选择深圳——深圳1987年颁布的“18号文件”以及后来的“22条规定”等好政策、好服务营造了良好环境,为企业成长创造了空间。

  反之,一家企业为何“逃离”某个城市?常见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一是高房价透支企业未来,企业办公成本水涨船高,员工生活负担也显著增大;二是公共服务不到位,医院、学校、商场等配套设施不足,政府原本承诺的政策没落实;三是地方政府制定了一些不太合理的政策,或以不恰当的方式影响了企业经营。

  这几年,一些企业搬离某个城市,很重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经济结构的调整,一些高耗能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甚至停产,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另一个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很容易重走“土地财政”的老路,轻视实体经济。房地产太多了,又缺少大块工业用地,企业发展的空间就小了。如果缺少长远的决策智慧,甚至让实业家的生存空间因房地产而日渐逼仄,最终会影响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

  审视公共服务理念也很重要。无论企业规模是大是小,地方政府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相较于给大企业“锦上添花”,服务好中小企业或许更关键。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所有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慢慢成长起来的。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自然会吸引更多投资者,一旦形成良性循环,不仅原先的纳税大户不会轻易出走,还会成长出更多前景广阔的新型企业。

  早在2002年,一篇题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万字长文,就曾关注一些大企业搬离深圳的现象;如今,“别让华为跑了”再度引发了人们对深圳的讨论,并提出了新的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正视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充分了解企业的诉求,稳步快速地推进改革,才有可能像当年那样转危为机,创造新辉煌。

  一篇“别让华为跑了”就是一记警钟,但警钟并非只为深圳而鸣。对房地产行业形成“路径依赖”,公共服务的欠缺,高房价对企业对人才的挤压,是很多地方在发展和转型中的通病。各地城市管理者都要思考的是,如何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如何在公共服务方面不断细化,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真正留住企业,留住人才。

责任编辑:郭一晨 SF160

相关阅读

房地产开发商的房价操控术

中国当今排名前十的房地产开发商,无一不是周期游戏的高手。在经济低迷和宏观调控时期,他们大胆从政府手中低价吸纳土地,形成财务上的高杠杆性,而在经济复苏及货币宽松时期,则快速出售,积累现金,等待下一轮紧缩周期的到来。

学徒制能帮中国完成产业升级吗

德国近一半的高中生从16岁起就被分流到职业教育领域,有40%的德国年轻人成为学徒。如果能被戴姆勒,博世或是宝马这样的企业选中所学徒,可以成为一件毕生值得骄傲的事情。

台湾还配列入亚洲四小龙吗?

中国台湾经济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排名在亚洲四小龙中垫底,引以为傲的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危机重重。当年诺基亚被苹果手机击败,导致芬兰经济大退步的悲剧,难道又要在台湾重演么?

银行如何面对员工离职潮

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与本行发展相匹配的薪酬增长机制,以业绩论英雄,凭数字说话,多劳多得,增强薪酬水平的市场竞争力。推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市场化激励模式,以市场化的薪酬吸引人才。

0